名家論壇》鄭仲嵐/菅義偉內閣啟動,是否讓人亮眼一新?

▲「令和大叔」菅義偉接替安倍晉三完成剩下 1 年的首相任期。資料照。(圖/翻攝自推特)
文/鄭仲嵐-2020-09-18 14:00:00

強調「會工作內閣」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日本新首相菅義偉在9月16日走馬上任後,17日首次正式以首相身份進入官邸辦公,在輔佐安倍晉三7年8個月後,菅義偉終於率領自己的內閣亮相。進入官邸時,菅義偉強調自己的內心是重新歸零,強調未來新內閣是「為全民服務工作的內閣」,希望強調效率,立即拿出成果。

攤開新內閣名單,仍有濃厚的安倍內閣影子,包括副首相、財務金融大臣麻生太郎、外務大臣茂木敏充等都維持原職,其他有5人,如加藤勝信等則是轉任官房長官等新職,5人則是首次入閣。

▲日本新任首相菅義偉的內閣人選出爐,上排左起副首相兼財務大臣麻生太郎、外務大臣茂木敏充、經濟產業大臣梶山弘志,下排左起文部科學大臣萩生田光一、經濟再生大臣西村康稔和國土交通大臣赤羽一嘉,全數續任。(圖/翻攝日本共同社)
不過這樣的內閣上路後,民調反應平均都還不錯,包括每日新聞調查有64%的支持度、朝日新聞有65%、日本經濟新聞更高到75%。可以預測在未來觀測一段時間後,一旦支持度還是在6成左右,很有可能在9月底或10月初菅義偉就會解散國會進行改選。

而在這次內閣改組,雖不能說舊瓶裝新酒,但也有些令人關注的人事。

安倍親弟岸信夫掌國防

首先是防衛大臣,由河野太郎更換為安倍晉三的親弟弟岸信夫接任。岸信夫身為傳統右派,曾經參拜靖國神社,並以民間身份常來台灣等,早被視為是「安倍意志的傳達者」。

這次岸信夫接任防衛大臣,跟兄長「民間官方」的身份互換,也是一顆活棋。一來是兄長安倍晉三卸下首相回歸眾議員後,未來以民間身份在國際長上角色會更重要,甚至有很大機會可以來台灣訪問。

▲日本新任防衛大臣岸信夫(圖/美聯社/達志影像)
岸信夫雖然被歸類在「首次入閣」,不過他過去即擔任過外務副大臣、防衛政務官等,對外交與國防經驗足夠。加上美日安保的基礎下,始終防衛大臣脫離不了親美色彩,特別是安倍時期一直計畫在日本東北配置的迎擊導彈系統,雖然計畫暫時停止,但未來仍有死灰復燃的可能。

岸信夫延續胞兄的政策是一定之外,他本人也許也被視為是將來領袖級人物開始培養。

數位廳是否真正奏效?

日本這次的內閣改造中,也新增「數位廳」這個大臣,並由前科技大臣平井卓也出任該職。平井在17日在記者會中即表示「速度必須愈快愈好,即刻在法律上做好整備」,內閣府跟總務省已經研擬召集100位相關人才,準備就各部會的數位化等全力做好準備。

會設置數位廳,最主要的任務還是要打破日本的部會橫向聯繫。日本在推行數位身分證「My Number Card」上這幾年不太成功,持有率仍在15%左右。在這次對抗新型冠狀病毒中,各部會雖然有各自推行數位化政策,但是彼此間的聯繫仍是不夠,因此官方才想改制設立數位廳。

▲日本數位大臣平井卓也(圖/美聯社/達志影像)
這樣的想法,可以聯想到台灣數位政委唐鳳,她在就任後致力加強各部會間的溝通,打破過去彼此藩籬。只是平井卓也過去2018年首次入閣時,正式擔任科技政策的推廣,2年多下來成效有限,這次以數位廳的大臣身份再次回鍋,使否真的能拿出決心魄力,仍有待觀察。

女性閣員依舊太少

甚為可惜的是,這次新內閣中女性閣員依舊偏少,僅僅只有兩位,分別是法務大臣上川陽子與奧運大臣橋本聖子。安倍過去在第二任期內,高喊「女性活躍」,曾有多達5人女性入閣,佔了約四分之一。

在今年1月時,日本內閣19位成員中,也僅有3位女性,占比15.8%,在全世界排名113位。女性內閣成員少,主要也是來自國會議員的女性本來也不多,以眾議院來說,465名成員僅有46位女性,占比不到一成。日本的女性就業、幼稚園不足、夫妻可以自由選擇姓氏等,仍是菅義偉未來在日本政治改革需要面對的議題。

▲日本前法務大臣上川陽子在新任首相菅義偉內閣,回鍋再掌法務省,第3度擔任法務大臣。(圖/美聯社/達志影像)
除此之外,面對2025年的大阪萬博會,菅義偉內閣也正式將「萬博大臣」給獨立設置。不過就任大臣的是來自東京選區,東京土生土長的井上信治,遭前大阪市長橋下徹等譏諷根本是不懂大阪的東京人來管。不過現任大阪府知事吉村洋文則是樂觀其成,認為沒有在地包袱的人,做出「全日本人的萬博會」,不是更好?

整體來說,菅義偉的任期只有一年,因此內閣成員必須要上緊發條立刻衝刺,看似沒有多餘的政策商討空間。

不過就猶如2019年1月時就任的蘇貞昌內閣,當時更在大逆風與低民意下執政,結果在一年後在防治豬瘟等多項政策上拿出執政成績,幫助蔡英文總統再次連任。菅義偉如果能在新型冠狀病毒、經濟不振的大逆風下衝出佳績,往後這些內閣成員的改革,都將被視為是帶領日本人民再往前的基石。

●作者:鄭仲嵐/BBC、每日新聞、朝日新聞等外媒特約記者,作品見諸於台灣、英國及日本媒體。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不代表《NOWnews今日新聞》立場

●《今日廣場》歡迎來稿或參與討論,請附真實姓名及聯絡電話,文章歡迎寄至opinion@nownews.com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