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黨全代會今天(6)通過改革委員會結論報告,未來將針對「財務穩健」、「組織改革」、「青年參與」、「兩岸論述」四大方向改革。除了外界關注的「基於中華民國憲法的九二共識」繼續兩岸交流,以阻卻戰爭之外,還包括「黨費從200元調整到300元」、「中常委任期最長八年,連選得連任一屆」、「中常委席位減少,從32席減少到29席;主席指定中常委由5席減為4席」、「青年中常委改為2席,中常委總席次變為35席」、「增加決策多元意見,主席指定中常委不限縣市首長」等改革議案。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以下為國民黨第二十屆第四次全代會所通過的四大改革方案全文:
壹、財務穩健
前言
政黨之組成,為一群理念相同人士所結合的政治團體,透過意識形態的宣傳、民意的匯集與表達以及選舉競爭的參與,取得執政權而落實政治理念。
政黨存在的最高價值在於政治理想的實踐,而非財貨的累積;但穩健的財務結構,可因應本黨在理念宣傳、政策研究以及人才招募上之所需,對於本黨長遠發展有絕對的助益。
中國國民黨為創建中華民國之政黨,黨的發展與屬性也與國家的命脈息息相關。
早在本黨第六次全國代表大會(民國 34 年 5 月 17 日)中即提及,本黨為革命政黨,代表全民利益,而與歐美普通政黨不同,故黨費不能仰賴有錢人之捐輸;國家實施憲政以後,黨費必須自籌,又未可仿效一黨專政國家「黨費取之國庫」即決定創辦黨營事業「以黨養黨」,是以,過去本黨運作的經費來源,主要以黨營事業撥補佔比最大。
然則,臺灣的民主政治逐漸熟成,民國 106 年 12 月 6 日所公布的《政黨法》,亦明確規範政黨之收入及來源,並限制政黨不得經營或投資營利事業,因此,以往用黨營事業盈餘充作本黨黨務運作經費來源之做法,已不合法,需做更改。
事實上,早在《政黨法》通過前,民國 105 年 9 月 4 日本黨第 19次全國代表大會第 4 次會議中,已就黨產處理原則決議:「除保留必要之辦公室及支付已退休黨工之退休金、現職人員之年資結算金,扣除負債後如有餘額將全數捐作公益」;而江啟臣主席也在 109年 6 月 18 日重申,依據第 19 次全國代表大會第 4 次會議的決議,「將本黨的黨產捐作公益。」
是以,本黨運作的經費來源,也必須配合時代演進及法律規範而有所調整。未來必須以黨費收入、政治獻金(含小額募款)、政黨補助款、出售宣傳品收入以及公職人員分攤金等,作為支應日常黨務運作所需。
為配合時代需要、法律規範以及本黨健康永續發展,適度調整本黨財務結構,讓黨的財務體質更為健康,就成為本黨長遠發展的重中之重;這不但能有效的防止競爭者,動輒以黨產作為鬥爭的「政治提款機」,更能有效提升本黨在選民心目中之形象。
具體主張
「收支平衡、永續經營」為財務穩健的最高原則,必須從開源、節流、及公益等三方面著手。
開源部分,健全政黨補助金、小額募款以及黨公職募款的收入結構;節流部分,黨務支出量入為出、組織改造及持續精簡人事費用;公益部分,清償債務、僅保留必要辦公處所、剩餘黨產全數捐做公益。
一、開源之具體作為:落實黨公職分攤金達成率在七成以上、逐年調漲黨費,110 年先調整至新台幣 300 元,並考量逐年檢討。配合黨務活動進行小額募款、調整黨公職募款責任額、調整黨公職候選人提名作業費用。
二、節流之具體作為:節省中央及地方黨部之人事費用支出、辦公室租金支出,其中地方黨部辦公室與各級民代整合運作;預計至 111 年共可撙節 6,700 萬元。
三、公益之具體作為:面對黨產條例釋憲結果的挑戰,堅持護憲、護法、不護產,持續與不當黨產會協商,維護本黨勞工權益、維持合理運作外捐做公益。
貳、組織改革
前言
總理孫中山先生奔走革命,創建新中國,每至海內外任何一處地點,不外乎就是進行兩項工作:建立組織、宣傳革命。
宣傳革命,是為了將自由、民主與人權的普世價值,擴散至更多的群眾;而建立組織,則是系統性整合革命的夥伴,讓思想的種子遍地開花。
建立組織與宣傳理想,仍是今日政黨發展兩項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然則,隨著政黨政治的發展以及生活形態的改變,不論是宣傳的方式以及組織的功能都與過往有非常大的差異,政黨要持續發展與保持競爭力,就必須針對宣傳的方式與組織的功能,不斷地進行調整。
傳統社會,人際網絡是資訊與情感聯繫的重要渠道,因此,綿密而活躍的政黨組織,是選舉動員與議題宣傳的重中之重;而在現代社會,人際關係疏離,接收資訊的管道及社會議題的討論,也多是透過大眾媒體或社群媒體,不論是在政治理念傳播的管道,或是組織的功能與運作,都必須與時俱進,方能達到預期之目標。
本黨過去紮實的組織經營與服務,不僅僅具備政黨服務的功能,更是臺灣社會穩定的力量。然而,近年由於黨務經費短絀、人力日漸精簡,黨組織的型態也勢必隨著時代的變遷而調整,特別是在黨的內造化、權力結構的民主與精簡、組織扁平化、精進黨職選風、提升公職人員問政表現以及嚴明黨紀杜絕投機等幾個方面,都有必要透過黨務改造的契機,進行全面性的戰略革新,以符合現代政黨政治與競爭的需求。
具體主張
一、針對中央常務委員之修正為:
(一)調整中常委任期,連選得連任一屆,任期最長為八年。
(二)適度精簡席次,將應選中常委由 32 席減至 29 席,主席指定之中常委由 5 減至 4 席,加上 2 席由青年代表擔任的指定中常委,總席次將變為 35 席。
(三)因應民意,提升青年、婦女、弱勢團體、鄉鎮市長、縣市議員以上之民選公職人員之比例,改為 50%以上。
(四)增加決策多元意見,主席指定中常委不再限定黨籍縣市首長,可以選任黨籍社會賢達來擔任。
(五)維持現行的「全國單一選區制」與黨代表的投票應選數 1/2(即 15 票)。
二、中央委員的部分:
(一)適度精簡席次,原定 210 席減少為 190 席,候補席次由 105席減到 95 席。
(二)為因應民意,提升青年、婦女、弱勢團體、鄉鎮市長、縣市議員以上之民選公職人員之比例,改為 50%以上,並保障 40歲以下青年比例不得低於 15%。
(三)黨主席的選舉廢除黨員連署制度,將黨章內規定「應」設立副主席之規定,改為「得」設立副主席,增加彈性空間。
(四)嚴明黨紀、杜絕投機,自願退黨者,回復黨籍從嚴把關。同時也端正黨職選風,強化考紀。
(五)增設數位科技長,善用多元管道與青年社會對話,強化空戰能力,補強原有不足之處。增設國際事務部,建立美日重要聯絡窗口,並加強對僑胞的服務。
參、青年參與
前言
中國國民黨歷經 2016、2018 及高雄市市長罷免、補選等選舉後,可以清楚看到中國國民黨在年輕世代的支持與認同上,遠遠落後民進黨以及其他在野政黨,與其他年齡層的支持度相比,相去甚遠。
這樣的現況提醒了我們,中國國民黨已經失去了過去十年的世代,如果再不改變,未來的十年,中國國民黨將失去的更多。
提高年輕世代的支持與認定,加速青年參與的實踐是中國國民黨必須面對的課題。因此,在本次的黨務改革中,特別將青年參與這個議題獨立出來進行討論。企盼透過思維、論述、制度來調整。
談到找回年輕世代,首先我們要問的是「如何確立中國國民黨的價值論述?」價值論述可分為「基礎價值的共同論述」,以及「依照不同年齡、地域等多元類別的議題論述」。中國國民黨必須重新喚起年輕世代,為什麼需要中國國民黨的想法;重塑中國國民黨是能為臺灣帶來的價值,對外比民進黨更能把中華民國行銷至國際,對內比民進黨更能捍衛民主法治的精神的政黨。過去,中國國民黨往往被個別議題所綑綁,未來,應該去思考,縱然議題有各種不同立場,但背後共通的普世價值是什麼?中國國民黨必須將之提煉出來,並且去捍衛它,這就是中華民國的未來性。
未來的中國國民黨,不僅要讓黨內青年有機會參與公共事務,獲得成就感,更應該透過青年參與,擴大光譜,藉此機會和社會團體建立連結和彼此認識,而不是如同現在只能有民進黨一個選項。讓中國國民黨有機會從這些青年人和社會團體當中甄補更多有志投入政治事業的人。
具體主張
一、提高青年參與的可能性,積極鼓勵青年投入基層選舉,並且給予公平競爭機會。地方縣市議員提名辦法,提名機制應採「雙軌並行制」二擇一,分為「N+1」或現有席次提名,新人加權與現任共同競爭方案。
二、不分區立法委員所提名的 34 人名單中,依序每五名應有一名是40 歲以下的具專業領域專長之年輕人(原住民、新住民更佳),且只能擔任一屆不分區立委。
三、召開青年諮詢委員會,於黨中央定期並滾動式的表達年輕人對各議題的不同看法。
四、地方黨部轉型為地方智庫,由地方智庫針對地方型議題進行深耕與幕僚作業,成為議題創造者。
五、建立黨中央與地方的資訊雙向交換模式,資訊共享、戰略共擬,暢通基層回報地方議題與輿情的管道,再由中央發動資源配合協助地方議題。
肆、中國國民黨現階段兩岸政策報告
前言
中國國民黨自國會全面改選以來,兩次執政皆同時創造兩岸默契與拓展國際空間。然而,民國一百零五年民進黨再次執政後,無法維繫兩岸官方溝通管道,兩岸關係日益惡化。一百零八年「告台灣同胞書四十周年」談話、香港反修例運動,和民進黨的扭曲操弄,淹沒兩岸多年累積的默契與善意。一零九年新冠病毒向全球蔓延,各地排外主義浪潮重現,美國和中共間原本緊張的關係更形劍拔弩張,解放軍與美軍在台灣周邊頻繁活動,民進黨政府無能為力,兩岸陷於戰爭邊緣。
長期以來,國民黨中道穩健的政策路線,是兩岸關係維持現狀的穩定力量。在民進黨執政下,兩岸和平穩定現狀快速崩塌。為解決當前的兩岸難題,國民黨召集的改革委員會提出兩岸論述建議案。基於對建議案的認真思考,我們認為應持續推動兩岸交往對話,以逆轉走向戰爭的惡意螺旋,避免重演冷戰悲劇,確保台灣永享安全繁榮。在兩岸持續交往對話過程,我們強調必須堅守中華民國立場,捍衛中華民國主權。
中華民國象徵國父孫中山融合中華民族的理想,中華民族立基於中華文化,中華文化尊崇王道,反對霸道。兩岸福禍相依,更應相互尊重,相互扶持。中華民國承載國父孫中山追求民主自由的目標,國民黨不會放棄為中華民族實現民有民治民享的使命。兩岸關係的進展,不能以民主自由的妥協為代價,更應彰顯台灣推行民主自由法治的寶貴經驗。
中國國民黨是開國政黨,以中華民國興亡榮辱為全黨責任。我們的兩岸政策會傳承百年民國價值、立足憲法求同存異,和秉持有原則的交往。中華民國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是台灣永續發展的保障,也是兩岸未來的答案。
具體主張
一、中華民國憲法既開創台灣民主自由,又連結兩岸,提供兩岸往來的法律基礎,是穩定兩岸關係的磐石。
二、兩岸官方協商必須正視中華民國憲政秩序,兩岸官方互動必須尊重中華民國存在的事實,表述中華民國的空間,是兩岸官方協商互動的核心要素。
三、中國國民黨執政時期關於「九二共識、一中各表」的表述,皆本於中華民國憲法,也是兩岸求同存異的成功經驗。基於中華民國憲法的九二共識,應用以延續兩岸互動,並以此尋求互動方式與時俱進。
四、中國國民黨數十年來堅決反對台灣獨立與中共的一國兩制因兩者均將消滅中華民國主權國家地位。
五、大陸應放棄對台用武,兩岸應樹立和平解決分歧的典範,實現在國際社會相互尊重,互不排斥。為維持台海和平,推動兩岸交往和台美合作同步並行,是當前最佳方略。
六、儘早完成兩岸協議監督條例立法,持續推動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下的服務貿易協議與貨物貿易協議。
七、為保障合法合理合情的兩岸交流,國民黨將率先制定黨公職兩岸交流行為準則,明定從政黨員及黨職人員來往兩岸應遵守的規範。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八、兩岸官方皆應保障民間交往,避免干擾兩岸正常交流。台灣人民在大陸的人身自由和基本權利應受保障,相對地,大陸人民在台灣免於歧視的權利也應受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