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肉產地標示是不是萬靈丹?國民黨今天(2)由文傳會主委王育敏、副主委王鴻薇、鍾沛君、鄭照新,以及前立委陳宜民共同召開記者會指出,蔡政府的「產地標示」不是萬靈丹,如果一攤有進貨多種肉,或肉品參雜部份美豬,比例不同下,請問要怎麼標示?不吃的民眾又該怎麼預防?呼籲蔡英文政府面對與檢討。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在今天記者會上,國民黨特地陳列許多盤國人會食用的豬肉鬆、豬肉乾、豬肉水餃、香腸、熱狗、培根、火腿、貢丸等豬肉品小吃,提醒豬肉再製品的種類和販賣管道非常多,如果政府只是單純要求標示產地,根本無法解決問題,民眾都有可能吃到被混加的肉品。
國民黨提出四點質疑:
一、混加的瘦肉精豬肉製品,產地該如何標示?比例該如何呈現?國民黨表示,過去食安風暴都是因為價格成本低廉,混充後口感吃不出來,若有心人士刻意把台灣豬肉與含萊克多巴胺的進口豬肉混在一起製作加工品,例如水餃肉餡混進口豬肉五分之一或三分之一,產品標示該如何標示?
二、只標示原產地,民眾不易辨別是否含萊克多巴胺?國民黨表示,台灣原本就已開放「美國不含瘦肉精」的肉品進口,即便明確標示原產地,消費者也無法判斷這肉品是否含有瘦肉精?這是把判斷是否含瘦肉精的風險,轉嫁到消費者身上,推卸政府把關責任。
三、稽查的技術能否確實分辨攙偽豬肉製品的產地來源與摻雜比例?國民黨指出,若廠商或店家標示肉品產地不實,政府目前的採驗技術能否查驗出確實的產地肉品或摻雜比例?若無法做到,如何防範廠商或店家虛偽不實標示產地?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四、稽查的人力是否充裕?國民黨表示,包括夜市、傳統市場、攤販小吃等,在進貨時間不同下,未來都有混加的可能,政府是有否充裕的稽查採驗人員?若沒有,如何能確保產地標示的正確性?
國民黨呼籲蔡政府必須正視民眾食安權益可能遭受侵害的現象,官方光僅單純一句「產地標示」,無法處理未來即將出現的眾多弊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