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角力/從貿易到科技 金融戰殺傷力也不容小覷?

▲美中角力從貿易戰再至科技戰,如今新冠肺炎疫倩及港版國安法實施,更加深美國總統川普對中國大陸的不滿,市場擔憂恐再引爆金融戰。(圖/摘自pixbaby)
記者顏真真/專題報導-2020-09-01 07:50:00
美中兩強爭端自2018年開始,而且已從過去相互墊高關稅的貿易戰,轉向科技大戰,鎖定華為及其關係企業採取新一輪限制措施。不過,市場更憂心的是,除新冠肺炎疫情之外,人權問題、南海爭議,甚至港版國安法的實施,加深美國總統川普對中國大陸的不滿,恐進一步引爆美中金融戰,讓兩強爭霸更加複雜,尤其若中國大陸使出殺手鐧,拋售其所持有的1.1兆美元的美國公債,屆時將衝擊國際匯市及債市,並重創全球金融市場,屆時恐怕就不是兩大強權之爭,而是全球都將受牽連,台灣也難置身事外。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其實,在今(2020)年5月28日中國人大通過香港《國安法》草案後,外界就看壞香港前景與美、中、港三角經貿關係,也被認為美中將從貿易戰、科技戰,進一步打到金融戰。中信銀行財富管理報告就指出,在基本面都一樣差的前提下,美中之間比的是量化寬鬆所剩籌碼、新股IPO融資額、匯率強弱、資本市場外資潛在胃納量及股市評價重估空間(re-rating),而且為了打贏這場仗,中國大陸勢必加快資本改革,並且複製川普過去主打股市強等同於經濟強的戰略。

不過,美中金融戰早從2019年8月人民幣貶破7元大關後就開始,打的是匯率戰,美國當時就將中國大陸列入「匯率操縱國」,直到美中第一階段協議簽署前,美國才將中國大陸由「匯率操縱國」名單中除名,但在新冠肺炎疫情延燒,加上人權問題、港版國安法的實施,美國對中國大陸祭出的金融戰招式也更多了。

美國總統川普上任以來,除以國安問題禁止數10件中資企業併購申請,今年5月美國聯邦退休基金委員會亦宣布停止投資中國大陸企業,7月再要求鐵路退休委員會不得投資中資企業。不僅如此,5月美國政府也要求在美國上市的企業財務公開透明,並接受上市公司會計監督委員會審計,否則將從美國資本市場下市;6月4日川普更簽署備忘錄,要求加強審查在美國上市的陸企。

而港版國安法7月生效後,美國眾議院更火速通過《香港自治法案》,在制裁部分也納入金融機構,中國大陸官員或機構已受到制裁後,銀行在知情下與相關官員或機構交易,就會連帶制裁銀行。

不過,中信銀行認為在美中由合作轉向競爭大框架下,中國大陸為了防範海外籌資管道受限於美國,勢必會擴大資本市場改革或加速開放國內金融市場來吸引外資,中國大陸國家隊在資本市場中扮演的角色,可能由過去的風險防範者轉為主動積極的造市者。

中國人民銀行上半年受限於高通貨膨脹,撒錢程度不如其他央行積極,這在下半年將因通膨回落而改善,加上美國疫情失控、美國總統大選將至,在美國國內疫情失控及民調落後對手,川普處於蠟燭兩頭燒局面。雖然民調不等於最終選舉結果,但中信銀行分析,以現階段川普的局勢及美國疲弱經濟狀況,或許川普很難對中國大陸採取更嚴厲的措施,這反倒給中國大陸一絲喘息的機會。

此外,中國大陸擴大「數位人民幣」試行計畫,從深圳、成都等4地拓展至北京、上海等28個大型城市及周邊地區,預計將有29%、約4億人參與,而外界認為這是為了避免美中貿易戰升級成金融戰,重擊中國大陸經濟的預防措施。

至於市場最擔心的,還是中國大陸最後會不會使出殺手鐧,拋售其所持有的1.1兆美元的美國公債,屆時將衝擊國際匯市及債市,重創全球金融市場,而且這更可能演變成兩敗俱傷,在人民幣恐短時間大幅升值之下,不利中國大陸經濟,尤其美國因新冠肺炎疫情推出「無限QE」,若中國大陸此時大量拋債,最後恐怕還是會傷到自己。

不過,瑞銀財富管理投資總監辦公室認為,美中自1月簽訂第一階段經貿協議以來,雙方並沒有採取升級貿易摩擦的實際舉動,因此只要兩國不調高關稅,短期內對經濟的影響不大。此外,瑞銀也提到,在11月美國總統大選前,美方的態度可能越趨強硬,兩國關係可能持續緊張,但相信雙方都會避免採取破壞經濟復甦的極端措施。也因此,即便在11月美國大選前,全球股市加大震盪,因美聯儲向市場釋出巨大的流動性,全球股市料將繼續走高。

星展銀行財富管理投資顧問部副總裁陳昱嘉也覺得,市場對美中貿易戰的擔憂不像過去那麼嚴重,反聚焦在美國總統大選上,目前看來,川普應該專心於打選戰,但中國大陸絕對是他打選戰的主要藉口,可讓外界忽略美國疫情,只是不論最後誰當選,美中關係可能都無法短期內改善,若川普當選,兩國關係可能還會更差,因此觀察重點仍在選後美國對中國大陸是否有新增制裁措施。

至於資金面,由於各國央行持續維持寬鬆貨幣政策,美國聯準會主席鮑爾在全球央行年會中也表示,聯準會已同意採取「平均通膨目標」,即聯準會將會讓通膨率「一段時間內」適度高於2%,低利率可望維持更久,未來2021年、2022年,甚至更長時間利率會維持在較低水準,加上美國聯會擴表,市場資金非常寬鬆,美元流動性不會像第1季、第2季那麼令市場擔心。

也因此,陳昱嘉分析,在歐洲央行及美國聯準會資產都大幅增加下,也為美元帶來貶值壓力,預估明年美元將走弱,而且在國際美元仍走弱,加上中國大陸經濟復甦情況比其他市場好,疫情改善也比主要國家好,目前看起來人民幣有機會朝升值方向。

瑞銀也認為,美元走軟成為亞太貨幣中期內的主要驅動力,美國聯準會保持政策高度寬鬆,讓美元承壓,同時支持全球經濟復甦,有利於貿易主導及增長型的亞太經濟。相對高流動性的G10國家貨幣如澳元、新西蘭元和日圓,下一輪漲勢料將落在人民幣等新興亞洲貨幣上,在未來幾季有望普遍升值。

▲外銀預期美元仍有貶值壓力,人民幣則有機會朝升值方向。(圖/Pixabay)
瑞銀並預估人民幣下半年有望升值至6.8元,主要有4大原因支撐,包括人民幣尚未充分計入中國大陸強勁的經濟因素;中國大陸服務貿易赤字下降,經常帳盈餘相對GDP比率料將由去年的1%,提高至今年的2.2%,反映國際收支情況改善;投資者將再次注意到中國大陸的收益率優勢;跟發達市場風險資產相比,中國大陸股票的估值並不昂貴。中美完成檢視經貿協議後,兩國緊張關係如果得以緩解,資金可能加快進入中國大陸市場。

此外,中國人民銀行也通過公開市場操作及加大中期借貸便利,8月至今淨投放約5000億元人民幣流動性,異於此前2個月收回流動性的情況。不過,瑞銀表示舉措並不代表中國大陸貨幣政策變得極寬鬆,主要是8月發債規模超過1萬億元人民幣,遠高於上月的3000億元人民幣,淨投放可以降低市場流動性起伏不定,同時避免引發國內債券收益率急漲。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至於台灣,在國際資金流入,加上政府推動台商回台投資及境外資金回流之下,台股及新台幣兌美元匯率也走高,但市場人士認為,面對美中貿易衝突局勢詭譎多變,尤其香港反送中事件及港版國安法實施後,香港亞太金融中心地位動搖,這不僅是台灣產業升級轉型的契機,更可透過回流資金落地深耕台灣,以推動經濟和就業成長。根據財政部統計,境外資金匯回專法自2019年8月15日施行後,截至今年8月14日止,共1022件申請案,申請金額達2166億元,實際匯回金額已達1390億元,其中共449億元已向經濟部工業局申請實質投資獲准,約占3成2左右。

▲在全球央行祭出寬鬆貨幣政策,加上台灣政府積極推動台商回台投資及境外資金匯回,也推升台股及新台幣走揚(圖/NOWnews資料照片)
不僅如此,當這些實質投資資金在台灣深耕後,勢必也會進入金融市場、資本市場,銀行高層也認為,資金回台不僅有助實體產業發展,後續的融資需求也有助資本市場資金的去化,因此如何善用這波浪潮,抓住可能的機會,以提高台灣金融競爭力。目前金管會也推出「財富管理新方案」,透過法規鬆綁,進一步開放更多元化之金融商品及服務,以擴大我國財富管理業務規模,並培植財富管理人才,強化金融機構商品研發能力,提升我國金融機構國際競爭力,目前規畫3大策略,包括「開放高資產客戶的財富管理業務」、「開放多元化金融商品及投資管道」及「拓展金融機構業務範疇」,共計有19項開放措施。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