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說結論再論述。※政治人物離開職位後往往會大鳴大放。※澎湖戰略地位與首戰就是決戰的軍事意義。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8月中旬,前總統馬英九在演講時公開表示:「解放軍攻台戰略是首戰即終戰,讓台灣沒有機會等美軍協助,而且現在美軍根本不可能來」。同時間,美國海軍Proceeding期刊也有一篇論述,美國將於2021年1月19到21日進行總統交接,這時中國可能採取攻台行動的評論。
※政治人物離開職位後往往會大鳴大放。
首先要說明的是,退役的高階將官或是離開職位的政治人物,好像都很喜歡針對時事針貶,這種評論有好有壞、看法見仁見智,但有一個特點是,批判的力道似乎都比在位時來得犀利,這點或許是在位時顧忌太多的關係吧。
就以上兩個評論來說,馬前總統的評論因為沒有做後續說明進而被再度批判,後續是財團法人國防安全研究院表示,這是2018年該院的研究報告,主要是說明共軍戰略指導,非預測戰事結果。續查相關資料顯示這份報告是2018中共政軍發展評估報告,全文已上網並可供民眾下載,共121頁。同樣的情況發生在美國海軍Proceeding期刊上,這份相當有學術性的期刊在前官員的著作加持下,通常會引起媒體的高度關注。
但一般來說常人不會沒事去仔細看這類報告,因此往往只能以媒體報導的標題來做二次評論,即使當事人非常完整的陳述其論述內容,但媒體極有可能只擷取其中的20到30秒,換言之就是只摘錄媒體想要的,當事人極有少申辯的機會。即使再作申辯,電子媒體通常也會因為時效性而失去興趣,在政界許久或是說常常接受媒體批判的人物,久而久之也就不想辯解,只要不涉及人身攻擊等刑責,通常會流於各言爾志的情況-你寫你的、我講我的。
在馬前總統之外,我們要值得注意的是,有越來越多的外國評論,無論是記者還是智庫,都對台海安全議題做出評論,包含美國對台軍售、共軍如何攻台等等。對於這些論述,說真的我們都表歡迎,畢竟有越多的人關注台海局勢,或許戰時或是情況危急時會得到更多的國際關注與奧援。
共軍要如何攻台長久以來各智庫學者討論不下數回,但其中以守住澎湖就可以守住台灣的論點較為奇特。
※澎湖戰略地位首戰就是決戰的軍事意義。
澎湖戰略論的重點是,金馬不易防守不如鞏固澎湖地位,當中國發動對台攻擊時,澎湖守住的話,台灣方面會有比較多的預警時間,而且美軍航艦打擊群也比較有介入的時間。
這種說法有幾點要深思。首先是現代戰爭節奏很快,在過往討論各種攻台作戰中,以網路戰、電磁戰、斬首戰、甚至是大量的彈道、巡弋飛彈來襲最為快速,在這些打擊之後或許台灣抗敵意志薄弱,那是有可能在72小時內分出勝負,但若用傳統的海空與水雷封鎖,就勢必曠日廢時。兩棲作戰呢?
如果中國方面採取這樣的軍事作戰,按照二次大戰諾曼地登陸的模式,200萬盟軍的集結約需一年,之後選擇適當的氣候登陸,雖然目前出爐許多中國071與075兩棲登陸艦的新聞,但載具的進步並不能代表運輸的快速,況且兩棲登陸作戰是軍事作戰中最複雜的一種,選擇這種方式作戰說真的算是次佳考慮。
況且登陸部隊必須集結、掩護部隊也需調集,除非美軍的預警系統失靈,否則美軍會將這類情報通知我方,即使台灣海空軍優勢喪失,或許仍有殘存兵力還是可以遂行反登陸作戰。
後續有評論指出正因為金馬已經處於共軍第一線火力下,因此澎湖的地位就相當重要,如果大力建設並要塞化澎湖,是有可能當作海峽當中的扼制點。唯囿於共軍的武器發展,目前澎湖也位於共軍長程火箭、彈道非彈與巡弋飛彈的火力攻擊下;換言之,1958年中國以火砲攻擊金門,目前則以長程火箭、彈到與巡弋飛彈攻擊澎湖。
直白的說,在中國軍力崛起與武器系統日益優良的情況下,金馬澎湖甚至連本島都算是第一線,首波的彈道飛彈或是電磁戰等來襲時,對台灣來說就是首戰。但至於是不是終戰則需端視人民抗敵意識,若人民在首戰後沒有抗敵意識不能堅守到底,那就是終戰;但若還有民眾有一絲絲的抗敵意識還有意願再戰時,那就不是「終」戰。只不過聽到前總統說這樣的話,不免讓人氣餒。
●作者:楊威利/資深軍事評論員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不代表《NOWnews今日新聞》立場
●《今日廣場》歡迎來稿或參與討論,請附真實姓名及聯絡電話,文章歡迎寄
opinion@now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