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篩之爭是「雞同鴨講」?學者:無效溝通只為渾水摸魚

▲台灣近期出現不少境外移入確診個案,民間浮現呼籲「入境普篩」的聲浪。(圖/NOWnews資料照)
編輯中心/綜合報導-2020-08-25 17:09:43
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蔓延,台灣到底該不該採取入境普篩措施,近期也引起兩派專家學者論戰。但在大眾眼中,普篩爭論似乎已經政治化、甚至變成一種意氣之爭,距離防疫的討論越來越遠,雙方支持者之間經常毫無交集。對此,淡江大學全球發展學院院長包正豪認為,很多人口中所謂的「普篩」指涉意義其實各不相同,雞同鴨講是無效的溝通。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包正豪今(25)日在臉書發文表示,「你的普篩和我的普篩是同一種普篩嗎?」包正豪指出,「我們經常說雞同鴨講,表示對話的頻率不對,是無效的溝通。」包正豪認為,「無效的溝通,聽起來很糟糕,但在特殊的時空環境裡,『無效的溝通』可以達到魚目混珠的效果。雞同鴨講的目的,不在於溝通,在於不讓真相浮現,可以渾水摸魚」。

包正豪進一步解釋,「普篩」兩個字,引起無數論戰。反對者說普篩無用,因為有假陰/陽性,或者會讓醫療體系崩潰。支持者認為普篩能夠抓出無症狀的傳染者,或讓民眾安心。包正豪直言,兩個說法好像都有道理,但個別主張所指涉的「普篩」都一樣嗎?「如果不一樣,那眾多抓著其他不同意見,甚至冠上罪名的人,是在罵爽而已嗎?」

包正豪說明,普篩,可以是全民普篩(這個很恐怖,全台灣至少2300萬人);可以是入境者普篩(現在人數應該下降不少);可以是隔離者普篩(隔離+普篩);或者特定高危險族群普篩。包正豪認為,「說普篩會摧毀醫療體系的,講的應該是全民普篩,只是到底有誰,或者那個政黨主張全民普篩?」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包正豪強調,「如果我們針對被隔離者進行普篩,同時兼具隔離的優點(順時鐘應該沒錯),和透過篩檢來抓無症狀確診者的好處,這樣不好嗎?」事實上,現在入境台灣的人士一律要進行居家隔離14天,而來自菲律賓的則必須進行採檢以及隔離。也就是說,針對來自菲律賓的旅客或返台國人,台灣已經在進行「隔離+入境普篩」的防疫措施。(編輯:倪浩軒)

▲包正豪發文全文。(圖/翻攝自包正豪臉書)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