彰化縣衛生局主動採檢美國返台無症狀少年,發現居家檢疫期間確診新冠肺炎,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啟動政風單位介入調查,認為違背目前「有症狀才採檢」防疫政策,引起正反議論。彰化衛生局長葉彥伯今(21)日也首度出面公開回應,強調力挺陳時中的立場,並難掩委屈激動落淚,不過就有一名苦讀公衛13年的網友指出,這波事件是「戳破大家對台灣的公衛圈的幻想跟過度期待」,並揭出3大台灣公衛的根本問題。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這位網友在PTT的八卦版表示自己在公衛鑽研苦讀了13年,從學士4年、碩士2年到現在博士7年,他就點出台灣的公衛圈有3大根本問題,包含從訓練到就業期間的弊病。首先他提到台灣公衛「課程設計脫離現實」,他表示以台灣現況來看,公衛系的存在應該要是比較屬於「技能加值性質」的。原PO就提到依照早期台灣醫療環境發展需求,是先開設研究所來讓既有的醫護人員進修公衛,而後才有大學部。但醫療跟公衛環境逐漸成熟之後,系所卻沒有轉型,才發生大學生「學了一堆政策的東西,結果對台灣整個醫療體系的運作與衛生環境與系統的運作一點都不熟悉」的問題。
第二點則可從前述問題延伸,原PO就指出台灣公衛系的「就業/從業方向不明確」,他提到所以多數公衛系畢業生除了轉跑道外,幾乎都是「去醫藥相關產業做一些比較低階的工作,要不然就研究人員」。他分析由於不同區塊的課程之間有很大的性質差異,所以台灣公衛系底下分了很多組,但目前的《公衛師法》卻對現況無益,他也建議「不如直接保障公衛系本科生在政府機關內的專職專用之地,不是像現在一直瘋狂跟護理系搶名額,那還比較實在」。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最後他也批評第三個問題在於目前台灣公衛系統內「學匠一籮筐」,他指出因為目前的公衛環境「只有做研究這塊比較能生存,但你越往研究鑽進去,就越超脫現實,更別說學匠當久了,滿腦子剩下的是怎麼發高影響力高IF的Paper、怎麼升等、怎麼好申請計畫」,但在防疫政策成功後卻「硬要給建議」,並由醫療角度出發提醒「篩檢並不是越多越好的,單純只有篩檢也不代表什麼」,也表示「如何輔導民眾就醫,如何協助民眾去改變健康生活習慣以降低慢性病風險,那些才是整個公衛醫療體系該努力的方向」。(編輯:楊智傑)
※【
NOWnews 今日新聞】提醒您:
因應新冠肺炎疫情,疾管署持續加強疫情監測與邊境管制措施,國外入境後如有發燒、咳嗽等不適症狀,請撥打「
1922」專線,或「
0800-001922」,並依指示配戴口罩儘速就醫,同時主動告知醫師旅遊史及接觸史,以利及時診斷及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