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論壇》柯志遠/《三十而已》花季未了的美麗與頑強

▲陸劇《三十而已》近來掀起一股熟齡女子對家庭、感情、生活的討論風潮。(圖/愛奇藝提供)
文/柯志遠-2020-08-18 20:51:17
芳華如歌,且戰且走,也嫵媚也壯闊,《三十而已》的叫好叫座為以「女性肖像」為創作核心的優質都會劇再下一城,初上檔時豆辦評分一度飆昇至8.2,短短數週內微博話題突破一千五百萬則,劇中深入人生的金句不斷,引起共鳴的橋段頻頻,八月圓滿收官後,網路議論不降反增,掀起了2020第一股既接地氣又言之有物的「女性劇」旋風。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陸劇《三十而已》話題不斷。(圖/愛奇藝提供)
《三十而已》找來江疏影、童瑤、毛曉彤三個各有代表作也自帶高流量的人氣女星,飾演三個現實際遇不同社會位階有別卻都恰巧即接迎接三十歲生日的都會女性,主人翁的三條故事線分進合擊,個別經營時跌宕曲折扣人心弦,交織整合時視野宏觀蕩氣迴腸,以「三十」做為聚焦的時間軸節點,情感挖深的反射弧,卻足以涵蓋整個人生的回溯與前瞻,以「女性」做為書寫的對象,現實成長刻劃的尖銳與凌厲,卻讓不同性別、背景、年齡段的觀眾都能心中一懍,又豁然開朗。不論樣貌或肌理,《三十而已》都拍出了「女性劇」的新精神、新格局,沒有《慾望城市》的解構和放飛,沒有《歡樂頌》刀光血影中的患難掙扎,沒有《WWW請輸入檢索詞》的天馬行空霓虹滿天,沒有《都挺好》的原生家庭控訴以及幾近悲壯的血淚和解,卻有女人想扮演好自己的「戰戰競競,自愛自律」,只有逼近眼前的代入感和煙火氣,有血有肉,歷歷鮮明。

「先把自己過明白了,再去考慮愛誰不愛誰…」,「三十歲」在整個人生的光譜裡究竟該是一個怎樣的註記呢?或許正如劇中的對白說的,是一個「把自己過明白」的年紀。人生的「詩與遠方」已經不再初學乍練,逐夢的步伐已經跨出一段路途,家庭、父母的庇蔭或許還在,卻已經不能如少年時那樣予取予求做為保護傘;「我」的身份,走入職場、社會、婚姻、家庭,成為「我們」。伴同處境轉變而來的考驗與壓力,有些是自我追求的,有些是不期然而然的,而這些甘苦夾纏的風景與風浪,卻終於浮現出它們殘酷、艱難卻無法不毅然面對的真相。《三十而已》裡的顧佳、王漫妮、鍾曉芹,青春尚未遠颺,只是不再萬里無雲,夢想依然發光,過程卻必須披荊斬棘。「三十歲」是一個盤整、清點、重開機的中場break,不由分說地以粗暴的距離讓人看清楚了自己與夢想的距離,三個女主角的三十歲前夕,都有一場始料未及到幾近地動山搖的轉折在等候她們,這個轉折發生的必然與或然,都存在著與性格或遭遇貼合的鋪陳,突如其來,卻又合情入理,看得人步步驚心,卻又在在身歷其境,共情也共感。

▲《三十而已》講述大城市中三位30歲現代女性面對人生危機時,如何勇敢面對並從中成長。(圖/愛奇藝提供)
導演張曉波的功力紮實,不論敘事、節奏、視覺的掌控都饒富電影感,過往作品風格跨幅不小,有磅礡的古裝權謀《九州縹緲錄》(劉昊然),有詼諧風趣的《我愛男保姆》(雷佳音),有虎虎生風人物鮮活的《好先生》(孫紅雷),《三十而已》的劇情走向、戲劇氛圍在他一以貫之的基調把持下,高潮迭起,情感厚重,卻沒有絲毫矯情的浮濫或狗血。劇名《三十而已》最耐人尋味也最值得欣慰的就在於那個「而已」,三個女主角的三十歲是遍體鱗傷的,卻又是越挫越勇的,她們沒有在跌跤的泥濘裡自憐太久逗留太久手足無措太久,故事的發展給了她們迎戰下一回合的整頓,失婚的回歸婚姻,過度依賴婚姻的卸下婚姻,在職場汲汲營營的另啟征途,對事業庸庸碌碌的有了追求,這個迴轉、收束的演變,裡頭有著不為人知的淒涼與釋懷,也隱藏著頑強與覺悟的雲淡風輕,千帆過盡,卻老早已然見山不是山又是山了。這個「而已」,是一個創作者看待宿命際遇的態度,也是一齣戲寓載人生的高度:花季未了,三十而已;磕磕絆絆難免,重拾腳步而已;誰都可能被命運打臉,傲嬌地一笑而過而已。

整齣《三十而已》可以看做是一場女性自我觀照的「儀式」,設計縝密的43集篇幅裡,卻放大了進一步在「婚姻的維繫」、「名利的攀爬」、「職業場域的立足」這些結構設定裡凸顯了「自己與自己之外」的息息相關(沒從大環境的視角來做審視與檢驗,這個「自我追求」依舊還是跨不出象牙塔的)。這些情節的構思獨到,引人入勝,卻無不鞭辟入裡:顧佳在「貴婦下午茶」的合影,從被刻意刪掉到一步步靠近中央C位,平面的照片,卻縮影了以財富定義價值的功利量尺,每拍一次照,都見證了華麗背後的拼搏與廝殺;鍾曉芹婚姻裡的幸福與失落,曾經都是隨波逐流的,日復一日,可有可無,直到險象環生後的失而復得,才在陣痛中驅策起自己的「長大」;王漫妮的旅程是最坎坷也最漫長的,她來,她征服,她證明了那個自己預約的自己(我想做的,都做到了),卻在瞬間潰不成軍一敗塗地,她逃躲她退縮,卻終於勇敢地在療傷過後再度出發…。這些「環境VS.自己」的細節描繪,都確有所指,不是單純的為戲而戲,兩相對照,三個女主角的內在蟬蛻、未來開展,愈發入木三分,不落俗套。

▲《三十而已》劇情不落俗套。(圖/愛奇藝提供)
本劇的製作團隊「檸萌影視傳媒」還做了一個跨劇小宇宙的創作嘗試,除了《三十而已》,另外還有一齣由關曉彤、卜冠今等人主演的《二十不惑》,主軸擺在四個即將由學校跨入社會的年輕女生身上,兩齣戲同一時間規劃、拍攝、上檔,也在內容上做了微妙的呼應(顧佳帶著漫妮跟曉芹回到校園裡,重新領略自己學生時期的一無所懼,坐在她們前排的那四個女生,就是關曉彤她們)。這個規劃上的巧思,與其說是行銷上的話題,毋寧更是創作上的主題延續,兩個直接啣接的人生階段起承轉合,組構出一個對女性關鍵成長時期最溫暖最憐惜的擁抱。兩個故事各自發展,但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某一場戲在指涉影射上的異曲同工,感人至深,看來頗讓人低迴不已。《二十不惑》的關曉彤、《三十而已》的江疏影有兩場戲都脫下了身上的華衣,都讓自己處於一種窘迫的局面,這應該不是戲跟戲之間的撞哏,這個巧合存在著更深一層象徵意義,可以看做某種貫穿其中的主題精神:身在一個被世俗目光所框架的世界,先敬羅衣後敬人,這種膚淺、物慾的評價制約,是一種約定俗成的綁架,但究竟是誰綁架了誰?如果,妳也投身而入這個功利為尚的社會體系毫不自覺,那麼,這個綁架妳的桎梏,妳自己的迷思也得算上一份呢!(何嘗不是妳自己綁架了妳自己?但又有幾人一開始就能領悟這一層呢?)王漫妮脫去了那身衣服,以及她視為可以上岸的地位跟情感的憑藉、依賴;梁爽脫去了那身衣服,以及她年輕歲月裡雖一無所有但可用來睥睨一切的以自戀做為掩飾的,武裝和尊嚴;兩者都是置之死地而後生的悲壯,兩者都是被現實際遇逼到死角的別無選擇的粉身碎骨,而劇情的後來發展也啟迪我們,唯其這樣義無反顧地豁出去了,唯其咬牙挺胸地真正覺悟了,(老娘不要了還不行嗎?)那個柳暗花明背後的無畏無懼,才終於有機會浮現出來,爾今往後,選擇的路,跨出的步伐,那才終於有可能把自主權抓回自己手裡,成敗,輸贏,最終能去得多遠,至少至少,我的意願是被釋放了,我對於未來人生的追求,我是可以徹底自由了 。(知道嗎?《三十而已》裡那場戲,那個連名字都沒有卻在關鍵時刻把衣服借給漫妮的服務員,刻意地請了關曉彤來配那兩句話,這種意涵接棒的文學企圖,別有深意,教人動容。)

有主題,有靈魂,有吸睛的演技和勾人的劇情,《三十而已》還有兩個細節的設計不不能不說一下。首先,是做為走戲背景的「職場」設定,不論是顧佳老公的煙花設計、曉芹老公的電視新聞編輯,甚至漫妮重新回到上海後做的「應收」(相當於催債、討債)或曉芹後來誤打誤撞在網路上的因發表小說爆紅…,都是以前「職場戲」鮮少碰觸的類別,劇中做足了功課,極其讓人耳目一新,而顧佳最後將人生的重心擺在一片蒼翠蔥綠的茶山,不但跟劇情的著墨關聯甚深,也頗有做為句點、結論的具體象徵(誰忘得了80年前《亂世佳人》最後郝思嘉眺望明天的那棵大樹?)而每集最後有個一兩分鐘的小番外,內容是胼手胝足在路邊攤煎餅攤的三人小家庭,他們沒有名字,沒有對白,跟劇情發展也沒有直接關係(三個女主角或多或少跟他們擦肩而過,鍾曉芹走失的那隻貓,是被他們收留了),這些極短的畫面裡,無非都是再平凡不過的起居日常,夫妻怕吵了兒子睡覺在深夜起來打蚊子、爸爸在牆上劃下兒子又長高的標記、小兒子看著忙碌的媽媽濕了又乾來不及換的黑色衣服上白色的汗的結晶,就像「夏天的雪」…,諸如此類,像是信筆揮灑,其實卻巧妙地題點出了全劇一個深邃的命題:不論生命的奔程再澎湃遼闊,再驚濤駭浪,或繁華,或潦落,其實真正值得追求的無非就是這樣一份不假外求的知足與寧靜,值得珍惜守護,並且感恩。

●作者:柯志遠/作家、資深媒體人、知名娛樂評論家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不代表《NOWnews今日新聞》立場

●《今日廣場》歡迎來稿或參與討論,請附真實姓名及聯絡電話,文章歡迎寄至opinion@nownews.com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