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英九為蔣經國平反:解嚴絕非「情勢所迫」!

▲1986年10月7日,蔣經國接見美國華盛頓郵報發行人葛蘭姆(Katherine Graham)女士談到解嚴,當時馬英九在現場擔任翻譯。(圖/馬英九辦公室提供)
記者 陳弘志 / 台北報導-2020-07-24 17:57:10
《蔣經國日記揭密》作者黃清龍表示,蔣經國生前最後幾年的民主改革,是「不得已」而為之,他認為蔣經國不是改革者,而是被迫者。前總統馬英九今天(24)以蔣經國的前英文祕書親身經歷提出反對看法,他透過臉書完整陳述自己的切身經歷與觀察,為蔣經國平反。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以下是馬英九針對「蔣經國解嚴過程」親身經歷的臉書全文

最近有一種說法,指蔣經國總統晚年推動政經改革是出於情勢所迫、政躬違和與子嗣不賢,我深感詫異。謹以擔任經國先生祕書6年多的經驗,從「解除台灣戒嚴」、「開放大陸探親」、「國會全面改選」這三個面向,分享我的觀察。

台灣從1949年宣布戒嚴,到1987年解嚴,前後38年。1985年,前美軍顧問團團長、經國先生的好友戚烈拉(Richard G. Ciccolella)將軍來函,建議解除台灣戒嚴,因為戒嚴在西方是國家遭遇危急情勢時才採取的措施,台灣並沒到那種程度,何不解除戒嚴,丟掉這個有損國家形象的大包袱?

不久,經國先生找我去問:「戒嚴」這個字的英文是什麼?我說是martial law,他要我查報西方社會對戒嚴的看法。我查了大英、大美百科全書,以及布萊克法律辭典、韋氏大辭典等書後回報他,martial law在英文的意思是military control(軍事管制)或no law at all(無法無天),他聽了不以為然地說:「台灣哪有軍事管制,也沒有無法無天啊!」

一年後,1986年10月7日,經國先生接見美國華盛頓郵報發行人葛蘭姆(Katherine Graham)女士,被問到戒嚴時主動表示:「我國將在制定國家安全法令後,解除戒嚴並開放組黨。」當時在現場擔任翻譯的我,彷彿遭電流通過般震撼,心想台灣的歷史將就此改寫了。印象所及,當時包括駐美代表錢復、旅美教授丘宏達在內的有識之士,也曾作出同樣建議。

1987年3月下旬,經國先生突然問我:「英九,最近有沒有什麼特別的事情?」我說,這一個月來,有一群老兵在西門町遊行請願,希望回大陸探親;事實上,這兩年已有上名萬老兵偷偷從香港入境大陸探親了。當時,立委趙少康、洪昭男、李勝峰也在立法院聯合質詢,建議開放大陸探親。經國先生說,這事我已經交代張(祖詒)副祕書長了,你去看他。

張副祕書長告訴我,經國先生已決定開放大陸探親,要我草擬方案呈報,原則上透過紅十字會經香港進行。經連串修正核報,該方案於當年11月2日實施。經國先生這個石破天驚的決定,尊重了民意,照顧了老兵,也改變了兩岸關係。

1987年11月底,經國先生突然要我到七海寓所見面,那時已病得不輕的他躺在床上,問我國會改選案的進度,我說進度卡在有些國大代表主張設立「大陸代表制」以延續中華民國法統。他問我,政府當年遷台,有沒有宣布我們在這裡還是代表全中國?我說似乎沒有發表過這類聲明,他要我再去查一查。

一周後,我再赴七海寓所向他回報,政府從成都遷到台北,並沒有發布任何相關聲明;經國先生就說,其實只要是根據《中華民國憲法》選出的代表,當然就代表中華民國法統,不需要再設「大陸代表制」。我聽了心中一寬,輕鬆無比,走出七海寓所,抬頭望見滿天星斗,由衷敬佩經國先生的英明與睿智。

因為我也不認為國會該設立大陸代表,這種代表如何在台灣選出,又如何能代表大陸呢?既不合理,也行不通。經國先生的這項決定,排除了國會全面改選的主要障礙,讓台灣的政治民主化,再向前邁進一大步。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經國先生從善如流,擇善固執,我從未有他是「被迫改革」的印象。經國先生最令我敬佩的,就是他出身威權體制,卻能親手終結威權體制,為國家人民留下可大可久的民主根基,值得國人永遠追思懷念。

馬英九臉書: https://www.facebook.com/MaYingjeou/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民調中心

  • 網友呼籲修法,「虐童致死者唯一死刑」」,你支持嗎?

    支持,虐童致死唯一死刑,才能有效嚇阻。
    反對,威權時代才有唯一死刑,法治國家還是應讓法官有量刑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