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歲張小姐是職場新鮮人,但她近年來容易有雙側耳鳴、耳朵悶塞症狀,聽別人說話總感到耳膜外隔著一層膜,「就像泡在水中聽人說話」,常常一件事得重複問個好幾遍,被老鳥責怪「耳背」,嚴重影響工作效率及人際關係,就醫後確診為「耳咽管功能不全」,所幸透過氣球擴張術治療,大大改善生活品質。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亞洲大學附屬醫院耳鼻喉部主治醫師許哲綸表示,耳咽管俗稱歐氏管,是條連結鼻咽部(咽喉部的最上段、鼻腔的最深處)到中耳腔(耳膜內的腔室)的管道,由軟骨與硬骨構成,平常處於封閉的狀態,只有咀嚼、吞口水、打呵欠等狀態下會打開,耳咽管不僅能調控耳膜內部和外部的壓力,也能避免來自鼻腔內的髒東西,直接逆流回衝至中耳腔,降低中耳炎等感染症狀。
許哲綸指出,有些民眾反映搭飛機或爬高山時,耳朵的悶騷感會伴隨痛感,回到地面後,症狀不但不見改善,反而產生更多耳鳴或聽力下降的症狀,即為「耳咽管功能不全」所致,據統計,成人盛行率約百分之一,而這個比例因為先天結構的問題,在兒童族群甚至有到四分之一之多,往往造成生活或工作諸多不便。
至於耳咽管功能不全的原因主要分為「阻塞」和「過於通暢」,而多數情況及治療都是著重在阻塞的部分,至於造成阻塞的原因相當多,常見為耳咽管開口周圍組織的發炎(如過敏性鼻炎、肥厚性鼻炎、鼻竇炎、食道逆流),或遭遇外界環境壓力的變化(搭機、爬高山及潛水),以及本身耳咽管周圍結構異常(腺樣體增生、鼻咽部腫塊,及曾經接受鼻咽部份手術或放射線治療)。
許哲論建議,針對初期患者可先透過藥物治療,如使用抗組織胺及類固醇鼻噴劑改善鼻炎症狀,再使用抗生素及鼻噴劑治療鼻竇炎,或是用不同機轉的腸胃藥及調整生活方式,改善胃食道逆流。
若上述治療成效均不佳,則會在耳膜上做切口,迅速緩解內外壓力不平衡的問題,或直接在耳膜上放置中耳通氣管,但兩者都「治標不治本」,儘管中耳通氣管在放置後平均半年到一年會自行脫落,但在通氣管存在耳內期間,患者禁止進行任何水上活動,避免中耳炎發生。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因此,若欲根治耳咽管功能不全,許哲綸建議可透過耳咽管氣球擴張術治療,經由鼻部或口部,直接從鼻咽部的耳咽管開口,放置一伸縮型氣球導管,在安全範圍內的時間,利用氣球施壓去擴張塌陷的耳咽管通道,此方式能迅速、有效改善問題,術後恢復快。
許哲綸也提醒,耳朵有悶塞感是許多疾病的共同徵兆,需經專業的耳鼻喉科醫師詳細詢問病史,及耳鏡、鼻咽纖維內視鏡和聽力檢查,方能確診是否為耳咽管功能不全或其他疾病所造成,並針對病情提供合適的治療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