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論壇》李兆立/振興觀光業,政府是玩真的還假的?

▲交通部長林佳龍昨日因「沒競爭力就退場」言論惹議,他今( 8 )日澄清,未來政府也會有新的紓困與振興措施,業者也要在紓困的同時進行轉型,提升品質才能獲得社會支持。(圖/記者陳致宇攝)
文/李兆立-2020-07-08 15:52:29
疫情漸緩,國旅回暖,但許多旅行社還是苦苦掙扎甚至面臨倒閉。對此,交通部長林佳龍表示,觀光產業一直有所謂退場機制,市場可以經過這次重新洗牌,有能力留下的政府會幫忙升級轉型、薪資補貼,不一定有競爭力的,可能決定讓大家逐步退場。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先說結論,讓觀光產業回歸市場機制,並藉此契機升級轉型,這點相信許多人都會贊成。但是,實際檢視政府作為和產業現況,還有三點有待商榷。

第一點,紓困後仍經營不善,並不等於沒有競爭力。

有別於國內疫情逐漸趨緩,武漢肺炎在全球仍持續升溫,確診案例飆破1100萬。台灣為了防疫而持續緊閉國門,確實有其必要性。

這樣一來,專做「出國旅遊」和「國際觀光客」的旅行業者,無論多有競爭力,只要國門不開,就是繼續好幾個月沒生意。如果因此實在撐不下去,難道就是沒有競爭力?

有人或許會質疑,既然這麼有競爭力,沒有了國際業務,怎不轉型做國旅?這裡有兩個難題:

一,專業不同。現在變成不管之前做出境還是入境,都只能做「台灣人自己玩台灣」的商品服務,但偏偏旅行社賺的是「資訊落差」和「旅宿交通」的服務費,而國旅常常都是國人自駕自助,國際旅遊的服務專業實在幫不上忙。

二,市場容量。國旅雖然在全球疫情和「報復性出遊」的加持下有所成長,但整體市場容量依舊有限,光是既有的國旅業者就超級飽和了,還要原本做國際業務的旅行社餓著肚子拚轉型,搶食原本就不大的餅,實在是難上加難。

換句話說,對於這些因為防疫需求而沒生意的業者,應該做的就是延長紓困,而不是一句「沒競爭力的,就該被洗牌退場」了事。

第二點,產業和勞工轉型,應該分開看待,並且更關注勞工權益。

早在疫情前期的紓困討論中,產業界就有不斷提醒,許多導遊難以直接轉業,恐怕會移動到低技術的工作餬口,事後來看確實如此。

我們要先釐清的是,從事導遊的,通常都是善於與人相處,具備語言能力,而且不想坐辦公室的朋友們,因此在工作轉換上,無論在專業或性向上,就存在著許多限制。

於是我們看到,不少導遊現在轉去投入防疫的短期工作,例如在政府機關門口幫忙量體溫;也有一些有自用車的導遊,開始轉行開Uber;更有多數導遊,在上完一些未必與工作需求相符的職訓課程後,繼續賦閒在家,非常偶而地幫忙旅行社皆一些團。

換句話說,多數導遊其實都在等國門重啟的一天,但無法操之在我,政府應該預想最壞的劇本,為這些專業導遊的勞動權益做更完整的打算,才能避免一旦全球疫情過去後,台灣的國際旅遊業和導遊人才卻已流失殆盡。

第三點,也是最重要的一點。政府請不要說一套,做一套。

從疫情前的暖冬補助、疫情發生後的紓困、到疫情趨緩所謂的振興國旅的五大補助方案,許多人始終反覆提醒,希望政府改變以往齊頭式撒錢的方式,針對真正需要的業者進行必要的紓困,並且讓全面補助逐漸退場,讓市場回歸正常運作。

然而,我們依舊看到交通部的補助一筆一筆地發,既發給有競爭力及未來性的業者,也發給缺乏競爭力而該退場的業者,使得應有的產業調整不斷延遲。

例如,過去幾年,對於那些只押寶在中國旅行團的旅館,因為中客退潮而要求政府補貼,於是原來的「暖冬」擴大成「秋冬」。甚至先前的紓困和後續的補貼,仍然有許多挹注到了這些業者身上。

看在真正有競爭力和不斷創新服務的旅宿業者眼中,大家的疑惑是,說好的「退場機制」和「升級轉型」呢?

一邊無視於國際業務的旅行業者就是沒有生意,大喊「現在會倒就是沒競爭力」;一邊又把補助撒給那些真的沒競爭力的旅宿業者。這種「說一套做一套」,不僅阻礙了產業真正的升級轉型,也傷害了業者對政府的信任。

●作者:李兆立/時代力量智庫執行長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不代表《NOWnews今日新聞》立場

●《今日廣場》歡迎來稿或參與討論,請附真實姓名及聯絡電話,文章歡迎寄至opinion@nownews.com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