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臺灣半線鐵道情 陶藝蒸汽火車訴說文化故事

▲「點土成金-臺灣半線鐵道情 謝嘉亨陶藝創作展2020」現正在國立彰化生活美學館展出,展出至8月9日。(圖/記者葉靜美攝)
記者葉靜美/彰化報導-2020-07-03 13:00:00
「點土成金-臺灣半線鐵道情 謝嘉亨陶藝創作展2020」現正在國立彰化生活美學館展出;謝嘉亨結合陶藝技法、閃光釉,考察史料創作出唯妙唯肖的陶藝蒸汽火車,這次展出以彰化半線為題、共26部,奇幻的閃光釉和老火車,展現謝嘉亨對臺灣土地的感情,也帶領我們看見老臺灣。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這次展出的26部火車,無論釉彩、配色、車體、零件、橋墩處處令人驚艷,車種更橫跨清代到日治、1887年到1965年,從中除了可以看出台灣鐵道文化百年來的演進,謝嘉亨指出,期望以此來介紹台灣的近代史,以火車來訴說文化故事。

▲展出的26部火車,除了可以看出台灣鐵道文化百年來的演進,謝嘉亨指出,期望以此來介紹台灣的近代史,以火車來訴說文化故事。(圖/記者葉靜美攝)
「閃光釉」是謝嘉亨的陶藝特色,釉彩像魔法般點土成金,瑰麗色澤在不同角度光源下變幻,他的陶瓷蒸汽火車作品鮮活閃亮,展現時尚感和現代感的耀眼新貌,是工藝與史料的創新結合,兼具現代美學與精密工藝。

謝嘉亨表示,自己是鐵道迷,幼兒時常和父母搭火車,車上的旅客、查票員、小販的叫賣、車窗外變換的景色、火車過山洞的光線變化,童年回憶造就了他對於火車的鍾情﹔20年前在妻子的鼓勵下,投入陶瓷火車創作,考據國內外史料,從輪子、煞車連桿、發電機、避震器、鍋爐、駕駛室等零件製作,再以泥漿組裝、接合,放在窯爐裡慢慢等到完全乾燥,再開始素燒、釉燒。

謝嘉亨說,陶藝蒸汽火車需多次燒上顏色,萬一中間有失敗還得再重來,每部火車需要3個月到半年,甚至更久的時間創作,20年來創作了60部火車;他從零件到完整車廂,將已消失的蒸汽火車完整重塑,從史料出發,用陶藝重新詮釋。

▲佈展以彰化鐵道文化古蹟「扇形車庫」發想,將作品以放射狀排列,讓展場成為另一個蒸汽老火車停放的扇形車庫。(圖/記者葉靜美攝)
為了這次在國立彰化生活美學館的展覽,謝嘉亨特別以「半線」(彰化舊稱)為名,呈現展覽的時代感。佈展也以彰化鐵道文化古蹟「扇形車庫」發想,將作品以放射狀排列,讓展場成為另一個蒸汽老火車停放的扇形車庫。不同的是,展場裡的蒸汽火車,是古蹟扇形車庫裡所沒有的車種,是史料還原的創作。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謝嘉亨的藝術啟蒙於臺灣,後來赴西班牙就讀馬德里陶瓷學院和馬德里大學化學學院陶瓷化工系碩士,榮獲西班牙國家陶瓷比賽第二名等殊榮。西班牙的藝術氣息、工藝美學,深入謝嘉亨的創作底蘊。回台後,陶藝創作更多次榮獲國家工藝獎等獎項;此次展出至8月9日,歡迎喜歡陶藝的朋友親臨感受陶藝創作之美,鐵道迷更不容錯過展出。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