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四天連假,許多因疫情悶壞的台灣人展現出爆炸性的旅遊能量,一整天下來,我們看到的新聞是: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國五塞爆26小時 高公局急籲:別再去了」
「預估30萬人湧入 塞爆墾丁」
「港口塞爆 預估5千人湧入綠島蘭嶼」
然而這只是第一階段,好不容易熬過漫長塞車抵達目的地,接著就是在人滿為患的飯店check-in,在塞爆的大街和餐廳覓食,然後在彷彿下水餃似的海灘找個縫隙,把自己塞進去。
最後,到了假期尾聲,再一路塞爆回家。
站在觀光業及旅宿業者的立場,這四天連假肯定賺得盆滿缽滿,最好接下來的暑假也週週上演;對於政府來說,國旅的數字爆炸性上漲,無論是交通部或各縣市觀光局,也是業績好看。
但站在觀光客的立場,這樣會是良好的觀光體驗嗎?
墾丁過去兩年6-9月旺季的平均遊客數是133萬人,如今光這四天就要湧進30萬人,各個景點的壅塞程度可想而知;同樣的,單日有5千人湧入綠島及蘭嶼,過去三年6月份的平均單日遊客是2,183人,形同在塞進2.3倍的人。
這樣超級爆滿的觀光品質,大家覺得是會上升還是下降?
然而,在國人悶壞的報復性出遊,以及無法出國的替代性國旅助威下,接下來的暑假旺季,原本預估將比往年更滿,請問交通部,做好準備了嗎?
很可惜,從五月份的報復性出遊到現在,我們並未看到交通部對此做任何超前部署;取而代之的,是推出國旅補助方案,並破天荒提供了「週末出遊補助」,要對這個旅遊旺季繼續增添柴火。
換句話說,這個暑假的國旅,尤其是週末,恐怕都會上演各種塞爆。
其實,這次的武漢肺炎疫情改變了很多生活及經濟模式,許多掌握這波契機的企業,都想趁此讓更多消費者有更好的體驗,藉此擴大規模,在疫情過後真正脫胎換骨。
例如,餐飲外送因為疫情而點燃商機,外送平台不僅增加服務,不僅外送食物也開始外送生鮮,甚至連連推出優惠,吸引更多人體驗外送的便利。
然而,政府因應這波難得的國旅熱潮,做了哪些「改善體驗」的努力呢?每逢連假就塞車的沉痾並非一時半刻能解,我們就暫且不提,我們有看到新景點的開發嗎?有看到對特色旅宿的鼓勵嗎?有看到觀光導覽系統的提升嗎?
沒有,而且不僅沒有,還在即將塞爆的暑假旺季,繼續用補助讓大家塞上加塞。不從旅遊體驗的改善下手,而是引誘大家一起降低體驗,好讓部分業者賺回第一季的疫情損失,也讓振興的數字好看。
問題是,旅遊體驗不升反降的台灣人,一旦國外解禁後,還會有多少人繼續選擇國旅?
講得更直接點,國旅補助到底是貪圖一時爽快,事後才知傷身的興奮劑,還是真正強身健體的大補丸?
疫情趨緩的振興,政府不能只想著用三倍券和國旅補助讓大家「多出門花錢」,而是「如何花得更開心,未來願意一花再花」,才是真正的振興,而不是疫情過後,與國人觀感完全背道而馳的冰冷振興統計數字。
●作者:李兆立/時代力量智庫執行長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不代表《NOWnews今日新聞》立場
●《今日廣場》歡迎來稿或參與討論,請附真實姓名及聯絡電話,文章歡迎寄至
opinion@now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