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元的學校午餐也能營養又美味,更能推廣新住民文化。曾獲「台灣學校午餐大賽」冠軍的新北市秀峰國小,與新北市教育局合作試辦「國際飲食教育扎根計畫」,讓食育教育扎根生活。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校園午餐3.0 在餐桌與世界交朋友
與世界交朋友,就從餐桌開始。《在餐桌上與世界交朋友:國際飲食食譜手冊》中,詳細載列東南亞七個國家的三十五道料理,除了烹調方法、食材,也介紹了各國與飲食相關的風土民情。
這是新北市教育局為了「校園午餐3.0 國際飲食教育扎根」計畫製作的食譜教材手冊,並邀請新北市五所國小率先試辦。一向致力於「食育教育」的新北市秀峰國小也在其中。
秀峰國小從二〇二〇年二月起實施計畫,如今的午餐菜色已可見到打拋豬、薑黃飯、南洋咖哩雞等料理,每星期都會推出一至兩道。
「新北市是新住民人口最多的縣市。」新北市教育局體育及衛生教育科科長夏志強說明,隨著越來越多新住民二代就學,和世界交朋友其實可以從餐桌、從認識身邊的新住民同學開始。
用午餐拉近學生與家的距離
大享食育協會研究員陳儒瑋回憶,曾有懷念母親家鄉菜的新住民之子回饋:「自己這輩子大概不可能在學校吃到那些菜。」該協會致力於推動營養午餐改革。
「日本的營養午餐是定食,韓國的有泡菜,那台灣的營養午餐能呈現什麼文化?」考察日本與韓國各具國家特色的營養午餐後,陳儒瑋認為,台灣最重要的價值在於「民族融合」、「多元文化」。
對於國際飲食教育扎根計畫,他表示,新住民已成為台灣重要的一份子,能讓小朋友發現,父母故鄉的飲食「也成為台灣飲食文化很重要的一部分」是很好的第一步。
總計有兩千位學生的秀峰國小中,約有一百五十位來自十四國的新住民。在參與國際飲食教育扎根計畫前,也會在每學期舉辦「新住民美食週」,由校內越南廚師教導孩子製作蝦手卷、魚露等料理。
秀峰國小營養師楊蕊萍表示,當新住民美食進一步列為午餐菜色之一,為避免學生抗拒太重的味道,餐食會去除「辣」的元素,並降低「酸度」、「鹹度」。學生更可邊品嘗邊聆聽廣播,學習當日料理使用的食材、香料,及該國的氣候、飲食特色。
料理饗宴兼顧教學,除了讓孩子接受陌生菜色,也產生更多對於異國的好奇心。
食物力量大 校園大改造
「孩子對土地的連結是很少的。」楊蕊萍描述,許多孩子第一次踏入校園農場時,說的第一句話就是:「哇!好髒!」
秀峰國小校長張美鳳也表示,在都市成長都會型的孩子多數不了解食物,也因此吃得不夠健康、不珍惜食物。為改善現況,秀峰國小長期致力於營養午餐改革及食育教育。
校園自立廚房,讓餐食新鮮上桌;菜色加入有機蔬菜,以及汐止茶葉、金山地瓜等在地食材,落實環境友善訴求;東南亞料理入菜,更超越食物的範疇,讓學童以更活潑的方式學習新住民文化。
廚房之外的校園,則可見各種果樹、香草類植物遍布;採用自然農法耕種的農場中,未被噴灑農藥的植株星星向榮;在洗手台上的洗潔劑,則是由午餐剩餘的橘子皮製作。
高品質的營養午餐讓秀峰國小獲得第一屆台灣校園午餐大賽冠軍。楊蕊萍表示,孩子知道營養午餐獲得第一名後,都覺得:「學校的午餐更好吃了。」提升了營養午餐原先就相當高的受歡迎度。
而多元的食育教育,也讓原先怕髒的孩子懂得如何親近土地,更訓練了處理問題的能力,即使菜苗被颱風吹毀,也發想出為菜苗「加蓋」等方式應變。
食物的力量超乎想像。張美鳳表示,施行一系列結合東南亞文化的教育、飲食計畫後,學校開始有學生選擇修習新住民語言。一、二年級總計三位學生選修,明年的新生則有兩位修讀。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透過食育教育,張美鳳希望,秀峰國小的學童能獲得一生健康的基礎,以及一顆珍愛土地、包容多元文化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