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論壇》李兆立/民進黨需要「新執政運動」

▲總統蔡英文16日與行政院長蘇貞昌、經濟部長沈榮津一同逛九份老街,大啖芋園、肉圓等美食拚觀光。(圖/總統府記者聯誼會提供)
文/李兆立-2020-06-17 15:02:52
隨著國內疫情趨緩,其他議題慢慢找回討論熱度,然而稍稍注意最近的新聞就會發現,原本因防疫成效受到高度讚許的蔡政府,各部會挨罵的頻率突然升高了不少,造成執政團隊疲於奔命,總統更是數度親自滅火。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例如,五月份的「紓困萬元之亂」、「台北車站大廳禁坐」事件、「內政部長與警政署長之爭」,「內政部次長的反囤房稅自打臉」,到六月份的「健保自付差額醫材設上限」爭議,以及最近的「外交部名片移除Taiwan」事件。幾乎每週都有部會惹議。

對比前陣子的「防疫五月天」和「口罩國家隊」,蔡政府的蜜月期看來真的過去了。防疫期間的超高支持度,顯然不再能成為其他施政的金鐘罩。

為什麼?

首先是「防疫期間,保命優先」,所以任何對於法源依據、人身自由、個資安全等要求,只要政府能夠繼續把肺炎疫情控制,都可以先擺一邊。而如今疫情趨緩,這些原本該有的關注與討論,自然會浮上檯面。

其次是「期待越高,失望越大」,總統大選的817萬超高得票,以及防疫期間各部會的將士用命,國民對於蔡政府的後續表現,自然會有更高的期待與想像。然而,當各部會無法複製防疫表現而打回原形,國民自然更為失望。

正如同許多人反覆強調的,武漢肺炎疫情是重大危機,同時也是轉型升級的契機。當全球污染因為人類活動大幅減少而獲得喘息,大家就會希望能趁此機會讓生活模式更環保,一旦疫情趨緩就回頭繼續污染,大家會更加失望。環保是如此,政治更是如此。

蔡政府日前曾提倡「新生活運動」,希望大家延續防疫期間的生活習慣,讓同步降低的疾病傳染率維持下去。

同樣的,蔡政府更應該從自己做起,推行「新執政運動」,借鏡防疫期間的成功經驗來提升執政品質,才能延續國民對執政團隊的正面支持。

新執政運動的第一步,當然是「超前部署」。

防疫的成功,是因為專業團隊料敵之先,並做好充分準備。如今在後疫情時代,有許多問題同樣需要被「超前部署」,卻遲遲未見進展,就是政府該改善的第一個課題。

例如,雖然國內疫情趨緩,但全球疫情仍持續升溫,整體經濟不容樂觀。因此,無論是進一步紓困或產業振興,後續都需要充足的法制和財政工具做後盾,請問政府做了嗎?比起依照原來計畫續推前瞻建設,是否應挑選能實質創造國內需求的項目優先加速推動,來助經濟振興一臂之力。

新執政運動的第二步,是「開放政府」。

這次防疫的一大功臣,是政府與民間協力的open data連結運用,口罩地圖就是最好的例證。

然而,同樣的精神,我們在其他部會的施政中卻無法看到,無論是內政部為了打擊囤房稅,不惜操弄資料,或是蔡政府宣示要處理的農地工廠,違規資料至今仍無法公開。

資訊透明,民力可用,才是未來面對更多更複雜的挑戰時,政府應走的趨勢,開放政府的腳步恐怕還要再加快。

新執政運動的第三步,是「調整KPI 」。

政府引進關鍵表現指標(KPI)管理,已經行之有年,然而後續的僵化與誤用,卻造成了更多問題。

舉例來說,在紓困期間的「無薪假與減班休息」統計,勞動部所公布的數字,不僅與民調推估差距超過十倍,與各地方政府的調查數據也對不起來。

追根究底,是因為勞動部誤把「無薪假人數」當作KPI,認為越低才顯示執政越成功,反而錯失了讓數據反映真實狀況的機會,後續紓困措施的擬定自然也受到影響,無形間也成為紓困亂象的原因之一。

同樣的,健保署應該建立的KPI是「合理的醫療負擔」,但卻因為長期以來把砍價當作KPI,才釀成這次部分自費醫材設上限的爭議。

後疫情時代,其實如同防疫期間,是執政巨大的考驗,同時也可以政府升級轉型及得到肯定的契機。要停止台灣過去20年來,民選總統支持度起伏的惡性循環,或許就可從「新執政運動」來改變起。

●作者:李兆立/時代力量智庫執行長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不代表《NOWnews今日新聞》立場

●《今日廣場》歡迎來稿或參與討論,請附真實姓名及聯絡電話,文章歡迎寄至opinion@nownews.com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民調中心

  • 網友呼籲修法,「虐童致死者唯一死刑」」,你支持嗎?

    支持,虐童致死唯一死刑,才能有效嚇阻。
    反對,威權時代才有唯一死刑,法治國家還是應讓法官有量刑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