紓困貸款搶翻天 網爆拿貸款轉投資存退休金真划算?

▲受疫情影響,不少民眾前往區公所辦理紓困。(圖/資料照片)
記者簡毓芬/綜合報導-2020-05-26 16:30:00

受新冠疫情衝擊,不少勞工生計受創嚴重,政府為解民眾之苦,滾動式推出各項紓困計畫,由於借貸利率很低,網路甚至有人鼓吹「紓困貸款來投資都划算」,導致不少民眾為了申請紓困補助金、貸款紛紛擠入區公所及銀行辦理,也因此衍伸出不少亂象。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此外,也有不少民眾反應,近期不少銀行業者順勢推出低率借款方案,鼓勵貸款投資,但專家提醒,紓困貸款為救急方案,正如同保險應該先以保障為優先考量,其次才是投資。面對不確定的就業環境,建議避免過度信用擴張,造成現實生活支出壓力過大,若想未雨綢繆替未來生活所需或退休支出做準備,建議可善用基金投資方法將收入及儲蓄變大,用較穩健的方式進行,同時藉由投資方法的自動停利機制趨吉避凶,讓「薪」苦錢做投資能更有效率。

根據勞動部公布2019年「勞工生活及就業狀況調查」結果指出,勞工規畫退休年齡平均為61.1歲,而規畫退休後的生活費用來源,主要來自於「自己的儲蓄(投資)」、「新制勞工退休金」及「勞保老年給付」。但大部分的人其實並不知道,隨著人口老齡化,法令規定請領退休金的年齡一直延長;加上近十年,產業型態轉變,非典型工作如接案族及創業族,少了雇主提撥勞退金,甚至勞保年資也有限,國人退休最主要的三大收入來源,都正在快速縮水中!

若又晚婚、晚生子,退休時,可能都還在負擔孩子們的學費、生活費!由於日後所領的勞退+勞保金所得替代率偏低,加上低利率環境持續,用「存」的難達優退目標,恐怕也無法支應退休後的所有生活支出。然而政府此次因疫情推出的紓困貸款也只能燃眉之急,因此理財專家建議,與其坐等荷包日漸消瘦,不如利用現有存款,及早規畫理財投資,增加被動收入,或透過投資方法打造生生不息的循環投資,才能補足退休金缺口,讓後半段的第二人生不必再為五斗米折腰。

▲與其坐等荷包日漸消瘦,不如利用現有存款,及早規畫理財投資,增加被動收入,或透過投資方法打造生生不息的循環投資,才能補足退休金缺口。(圖/pexels)
 

但只要提到投資理財,多數人的態度不乏顯得保守、害怕風險,只敢乖乖儲蓄放銀行,或者因為不懂、沒時間研究,總是奢望「時機到了再進場」,結果卻是「漲的時候不敢追、跌的時候不敢接」,錯過後才來扼腕;也有人懷著發財夢,追逐所謂的明牌,胡亂跟著別人買了一堆基金、股票、債券,一看到虧損又嚇得趕緊出脫,心情跟著漲跌起伏不定,導致資產可能不增反減!

理財專家認為,退休是長期目標,當然需要長期穩定的規劃。尤其是投資起步晚,距離退休時間近,更應該兼顧穩健與效率,所以「雞蛋不能放同一籃子裡」的概念,同樣也運用在理財工具上。

理財專家建議,共同基金投資因為投資管道相對便利,加上可透過投資方法機制提升投資勝率,相對適合做為退休理財的投資工具。若就退休理財而言,母子基金投資法結合定時定額、資產配置兩大特色,相對合適。以國內投信業界最早推出的復華投信「金複合投資法」為例,該投資方法採用母子基金的複合式資產配置投資方法,不僅能維持有紀律的投資,同時具備分散風險之效。

▲透過母子基金的搭配,為持投資紀律,同時也分散風險,讓資金更有效率的運用。(圖/翻攝自復華投信)
 

其機制是將一筆資金(最低門檻新台幣24萬元),先投入在風險較低的保守或穩健型的母基金,再挑選幾檔具有上漲潛力趨勢的子基金(例如股票型、平衡型等基金),設定完之後,每個月系統就會自動從母基金扣款投入到子基金當子基金達到獲利後,系統就會自動停利轉回母基金裡,透過一檔母基金及多檔子基金的循環機制,讓投資像鮭魚洄游般生生不息,持續累積資產。

至於如何選擇標的,理財專家也建議,由於新冠肺炎疫情已明顯衝擊全球經濟成長,面對後市仍可能的變數,建議母基金可選擇投資效率較高、且波動相對較低的跨國組合型-債券型基金,或跨國組合型-平衡型基金,避免資金受到系統性風險的強烈衝擊。至於子基金則可選定具有長期發展的標的,選定後就不用頻繁變更,適合工作繁忙無暇關注的上班族,尤其股市目前皆處於相對低點,現在進場時機相當不錯。

此外,拉長投資期數且不間斷,才有機會參與市場景氣循環。當然,「投資一定有風險」,每位投資人對於市場波動度的忍受度不同,投資前仍需仔細挑選標的,找到最適合自己的理財方式與比例,才能輕鬆打造自己的退休規劃。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50歲那年就已備妥退休金,看看基金教母蕭碧燕怎麼辦到的?
NOWnews關鍵字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