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論壇》曾建元/蔡英文就職日,韓國瑜斷腸時

▲蔡英文總統。(圖 / 總統府提供)
文/曾建元-2020-05-12 17:07:39
蔡英文總統的第二個任期,即將於五月二十日展開,未待行政院長蘇貞昌率內閣總辭,蔡英文已經宣布邀請政績斐然的護國院長蘇貞昌留任,並交付五大任務:度過疫情、振興經濟、照顧人民、深化改革和均衡建設。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蘇貞昌五大任務,無一明白涉及外交、國防與兩岸關係,顯然蔡英文認為這是她身為總統的保留領域,因而對此必然有所盤算。兩岸關係從蔡英文第一個任期的當天晚上便急轉直下,二零一六年當年蔡英文在第十四任總統就職演說中關於以《中華民國憲法》和《臺灣地區和中國大陸人民關係條例》處理兩岸關係的政治宣示,原本還受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涉臺智庫各方的肯定,其實這是兩岸先前透過第二軌學者外交達成的默契,未料旋即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方面所推翻,涉臺智庫主管和國務院臺灣事務辦公室系統幹部幾乎全面遭到檢討,一夕變臉,令中外各界為之瞠目結舌。

此一轉折之重大,如同政變,是對岸中國共產黨中央總書記兼國家主席習近平對臺灣的背信,兩岸關係因之急凍惡化,對岸關上與我國政府代表機構互動往來的一切管道,片面中止所有兩岸協議,派遣中國人民解放軍戰鬥機和航空母艦壓境示威,並在國際社會對我展開新一波強力的攻勢,接連奪取我多個邦交國,然後發動其在臺第五縱隊配合其對臺文攻武嚇,指控蔡英文維持現狀的路線,是文化臺獨和實質臺獨,也藉此推卸對臺背信的責任。

關於這一段曲折,沒人理解習近平的反覆,對岸也從未就此對我國道歉,反而更行事乖張、變本加厲,將臺灣越往太平洋方向外推,四年之間,兩岸乃漸行漸遠。蔡英文和民主進步黨政府的維持現狀政策,曾經承受多少來自傳統支持者的壓力,但兩岸和全球形勢卻也因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驕恣狂妄、橫挑強鄰而地殼變動,中美貿易戰問題未了,竟又爆發武漢肺炎全球疫情,面對國際間對其野生動物交易與食用、病毒研究倫理缺失、隱匿疫情決策失誤的種種責難,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回應是拒絕世界衛生組織專家赴武漢訪視調查、展開戰狼外交烏賊戰術發動擴大對外宣傳,指控美國人才是武漢肺炎在中國的移入者,還操縱世衛秘書處阻止我國加入國際防疫體系。

美國已不耐與之周旋,乃以多項政策作為調整中華人民共和國與國際間之關係,諸如停止捐助世衛,有意成立排除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新的國際衛生組織;政策與財政支持美國企業生產基地遷出中國大陸,反制中華人民共和國違反公平交易行徑,根本阻斷中美產業鏈結,意欲重整全球自由貿易秩序;通過多項友臺法案,強化臺美實質外交和軍事合作關係,助臺參與聯合國、世衛和區域經濟整合,圍堵中華人民共和國對外擴張等等。

在這一國際局勢的變化下,蔡英文的新南向政策出現了實現的條件,不僅僅是為了分散市場過度依賴中國大陸的風險,也是臺灣全球產業鏈調整的積極超前部署,中華人民共和國禁止其國人來臺自由旅行、限制來臺就學等具有經濟制裁內涵的對臺政策,在武漢肺炎疫情爆發的此時,反而幫臺灣隔絕了傳染源,也讓臺灣不再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惠臺政策不再心存不切實際的幻想。中華人民共和國在武漢疫情期間,對香港‎反對《逃犯條例修訂草案》運動和泛民主派領袖展開大逮捕大整肅,為強行通過香港國家安全立法掃除政治障礙,可謂居心叵測,更讓臺灣人民對習近平去年初所提的一國兩制臺灣方案感到唇亡齒寒而有切膚之痛。臺灣正名運動於今終於出現了新的契機,臺灣人民對於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識別從未有過急迫感,原因就在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形象惡劣,使臺灣人油然而生割席之義。

兩岸關係和國際關係的劇變,未必緣自蔡英文的兩岸政策,對小國臺灣而言,許多因素不取決於自身的主觀意志,因此對於蔡英文而言,面對忘信背義的習近平,沒有甚麼在一個中國問題上再行讓步的必要,因為習近平明顯地就是要否定和消滅中華民國,哪怕蔡英文在年初大選期間以「中華民國臺灣」的提法,切割了臺灣獨立基本教義派,帶領民進黨進一步擁抱中華民國。許多失敗主義者喜歡從國家實力原則來勸說蔡英文政府接受一個中國,我人則對此不以為然,中華民國就是底線,中華人民共和國不接受中華民國,中華民國在中華人民共和國之前沒有對等的國家尊嚴,臺灣不會成為正常國家,兩岸關係也不可能走向正常化,臺灣人民更不會接受因為被國號中華民國綁架,而必須被中華人民共和國視而不見或政治勒索的境遇。

蔡英文的連任,對稱出中國國民黨總統候選人高雄市長韓國瑜面臨遭受高雄市民罷免的斯人獨憔悴,韓國瑜寄望兩岸關係的改善帶動臺灣經濟的願望,為變動的世局證明了那不過是一個欠缺政策評估的個人主觀空想,而且在論述中還刻意犧牲了對於普世價值和中國人權與民主問題的關懷,相形之下,許多臺灣人難免慶幸於蔡英文的連任。韓國瑜將國民黨的民意支持率拉到谷底,我們無法想像一旦他遭到罷免,會有轉攻國民黨主席的勝算。如果真有此一發展,我們只能感慨百年老店的愚昧昏聵,氣數將盡。

●作者:曾建元/國立臺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法學博士、國立中央大學客家語文暨社會科學學系副教授、中國問題專家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不代表《NOWnews今日新聞》立場

●《今日廣場》歡迎來稿或參與討論,請附真實姓名及聯絡電話,文章歡迎寄opinion@nownews.com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