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俗百科/大廟少有專屬乩身?關鍵在規模與香火

▲乩童示意圖。(圖/shutterstock)
文/保庇NOW-2020-05-06 22:00:00
台灣的宗教信仰中,「乩童」絕對佔有一席之地,乩童又稱「乩身」、「跳童」和「神明代言人」,為人與神明溝通的橋樑,神明附身在乩童身上大顯神威,預言福禍、指示建議。坊間許多宮壇都有特定的濟世日開放信眾問事,乩童會代傳神意,為信眾傳道解惑。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乩童示意圖。(圖/shutterstock)

但有不少人會納悶為什麼香火鼎盛、規模宏大的廟宇反而看不到乩童辦事?其實,每間廟宇的管理制度、方式都不一樣,沒有乩童的原因也眾說紛紜,以下整理出幾種大家普遍認同的說法:

  • 大廟設備、資源充足
若有問題想請神明指示,大廟一定都備有籤筒和筊杯,信眾可以自行抽籤、擲筊詢問,廟內也會有解籤志工幫信眾解籤、解惑;此外,大廟也會多準備符令,如:鎮宅符、鳥符、魚骨符等符令供信眾求取,雖然沒有乩童親自畫符,但只要擲筊得到神明允許,仍可領取現成符令。

  • 信徒眾多
盛名遠播的大廟,每天親自造訪拜拜的信徒眾多,以北港朝天宮為例,清明連假因為朝聖信徒太多還被列入防疫警示景點之一,單日上萬造訪人次絕對不是做夢,以這樣的人潮為例,若大廟開放乩童問事,每個人的問事時間如果以10分鐘為基本,50個信徒就是500分鐘,8個小時就過去了,就算安排兩到三位乩童輪班,想必也是超過負荷量。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 緣分難求
乩童並非想當就可以當,不僅天分很重要,與神明的「緣分」更是重要,且有了天分、緣分還不夠,需再經過嚴苛的訓練和坐禁才能出師,整個過程短至數月、長至數年,所以,許多人因為經濟壓力、精神壓力不堪負荷選擇放棄。現代社會,願意擔負起乩童身分的年輕人越來越少,因為收入不固定、世俗眼光壓力、家人的不諒解等種種因素,神明要找到適合且能擔起責任的乩童也越來越難。

除了以上三點,最重要的還是「神明想不想要乩童?」若神明不想要乩童,當然就不會安排乩童辦事。但是,並非所有的大廟都沒有乩童,台灣仍有神威顯赫的廟宇依然保持歷史悠久且優良的乩童傳統,像是松柏嶺受天宮、東港東隆宮等盛名遠播的廟宇,通常都有固定時間或是可請廟方事先預約乩童問事,身為「神明代言人」的乩童,除了是神恩廣大的最佳象徵,更是信眾尋求人生難題的解答的窗口。(編輯:連宜方)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