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國疫情差很大 紐時揭4決勝點:輕災區未必不會大爆發

▲美國 CDC 認為,為了阻止新的社區傳播並減緩現在已發生的感染狀況,未來 2 週全美各地應慎重考慮停止 50 人以上的集會。圖為近日傳出嚴重群聚感染的西雅圖「柯克蘭生命照護中心」。(圖/美聯社/達志影像)
編輯中心 / 綜合報導-2020-05-04 17:02:26
2019 新型冠狀病毒( COVID-19 )全球確診病例數已突破 350 萬例,歐美部分國家尤為嚴重,對於各國疫情嚴重程度有差異,究竟原因為何,美媒《紐約時報》便以長篇幅探討此情況。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美媒《紐約時報》 5 月 3 日報導〈 COVID-19 之謎:為什麼病毒重創一些地區,卻放過了其他地方〉。(圖/翻攝紐約時報)

美媒《紐約時報》 5 月 3 日報導〈 COVID-19 之謎:為什麼病毒重創一些地區,卻放過了其他地方〉( The Covid-19 Riddle: Why Does the Virus Wallop Some Places and Spare Others? )指出,伊朗死亡人數飆高,相鄰的伊拉克死亡卻不到百人;多明尼加累計去診數 8,000 例,邊界相鄰的海地卻只有 85 例;印尼有近千人死死於新冠肺炎,附近的馬來西亞因嚴格禁令,讓死亡數維持在百人左右。

幾乎全球都受到新冠病毒的侵襲,然而同為國際大都市,紐約、巴黎、倫敦疫情慘重;曼谷、巴格達、新德里和拉各斯卻逃過了。許多氣候熱、人口年輕的發展中國家疫情轉好,有些人會把氣溫、人口年齡層列為關鍵,但是祕魯、印尼和巴西等重災區卻又推翻了這些假設。嚴格的社交禁令或許能帶來幫助,然而緬甸、柬埔寨卻在沒有實施這些禁令的情況下,確診數非常少。

因此又有一個說法出現,有些人認為現在的輕災區只是疫情「還沒」大爆發,俄羅斯跟土耳其後來居上的確診數也正巧滿足了這項說法。綜合超過 20 多位傳染病學者、衛生官員、流行病學家的訪談結果,影響疫情輕重的 4 個因子包括:人口比例、文化、環境、政府的反應速度。

▲新加坡近日受到疫情嚴重影響。(圖/取自pixabay)

非洲 60% 以上的人口年齡不到 60 歲,總確診數佔人口比例少,死亡數也少,即便感染卻不一定出現症狀,新加坡和沙烏地阿拉伯雖有群聚感染,但是因為感染者年輕,症狀輕微、多不需住院治療,反觀義大利因人口平均年齡高,新冠肺炎死者平均年齡約 80 歲。不過無症狀年輕人也可能因為不自覺而成為高度傳染者。

有些亞洲國家因風俗文化,打招呼時不互相觸碰,也習慣在生病時配戴口罩,導致感染數不高,但是習慣擁抱、握手的中東許多國家卻不一定有大規模疫情。另外「鎖國」禁令,或是相對偏遠的國家、地區,也可見到疫情平穩的成效。

有些民眾認為,氣候熱的國家或季節入夏能讓疫情趨緩,不過專家紛紛表示,並沒有觀察到這樣的現象,但是不排除民眾因氣候溫暖出門活動,在通風不密集場所時,可能相較多人處於室內反覆感染,風險更低。

▲烏干達首都坎培拉一隅。(示意圖/取自 Unsplash )

最後就是政府的早期管制,像是越南及希臘政府很早就開始鎖國,非洲部分國家則因為曾經歷愛滋病毒、抗藥性結核病和伊波拉病毒的轟炸,這次面對新冠肺炎早有警覺,烏干達則是很早就開始對入境者檢測溫度、紀錄接觸史和戴口罩,塞內加爾和盧安達在確診數還很少就時關閉邊境並實施宵禁。

但是新冠肺炎輕災區也可能帶有運氣成分,像是郵輪鑽石公主號上的首例感染了 634 人,南韓大邱一名女性感染數百人、間接導致上千人感染,與此相反,泰國在疫情之初持續歡迎中國旅客入境,泰國境內卻沒有爆發嚴重疫情。一例可能感染百人,也可能百人而無一例,都是運氣。哈佛大學全球衛生研究所所長阿維什·查( Ashish Jha )表示,「如果這是一場棒球比賽,還在第二局,沒有理由認為到了第九局,未受影響的地區不會像其他地方一樣」,對於未來疫情的走向還不能掉以輕心。(編輯:林奐妤)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NOWnews 今日新聞】提醒您:

因應新冠肺炎疫情,疾管署持續加強疫情監測與邊境管制措施,國外入境後如有發燒、咳嗽等不適症狀,請撥打「1922」專線,或「0800-001922」,並依指示配戴口罩儘速就醫,同時主動告知醫師旅遊史及接觸史,以利及時診斷及通報。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