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社會開明,各大網站都在宣導單身不是公害,單身有單身的好處,時下女明星都在高呼「單身萬歲」,使得不少女性開始願意享受一個人的生活,不再輕易被世俗給予的傳統婚戀觀綁架。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然而,趁著單身的機會,我們除了享樂,還能做什麼呢?
台劇《若是一個人》由孫可芳和宋柏緯主演,講述女主角方佳瑩與交往多年的男友分手後,在失戀期間思考「單身」與「關係」的意義,並學習認識自己,從中摸索出適合的伴侶與生活方式。
該劇每集都會迸出經典台詞,帶著大家一起思考:
單身時的我們,能否為自己創造更多可能?不過,筆者今天就只探討一句台詞。
「吃飯明明很簡單,但不知從何時開始,吃飯不再單純,有時候它變成一種暗示,一種關係的確認,一種感情的交流。」
恢復單身的第一個挑戰,往往是生活習慣上的不適應。
雙人床旁邊少一人?算了,反正夜晚孤獨沒人瞧見,睡一覺就過了。但是一到吃飯,那孤獨感尤其明顯,畢竟有些食物「似乎」很難獨自去吃,就怕隔壁桌人會投以異樣眼光。
《若是一個人》第一集就拋出直球問句:
妳敢不敢一個人去吃麻辣鍋?
▲《若是一個人》劇照。(圖/華視提供)麻辣鍋跟小火鍋不一樣,無論單點或吃到飽,它都給人一種「團聚」的氛圍。有部電影《花椒之味》,其劇情就是將麻辣鍋與原生家庭結合。是呀,在華人傳統文化裡,圍爐伴隨著很重要的「關係」凝聚意象,而那個「爐」,多數人下意識都會與大火鍋作為聯想。
第一集開場,方佳瑩看到陌生女子獨自來吃麻辣鍋,滿臉不以為然地對男友說:
「你不覺得她這樣好可憐?麻辣鍋就是要跟別人一起吃呀!」就連分手後,當方佳瑩鼓起勇氣去吃麻辣鍋,撞見前任男友,她仍舊不敢承認自己是一個人來。
早先筆者提到一個概念:
很多靈感,大多是在獨處時發生。獨處,正是一個大好時機來幫助我們檢視過去的關係經驗,並從挫折裡頭提煉出讓自己比較開心、卻又不傷害他人的處事方法。
打破舊有的生活模式與習慣,難免有陣痛,但無疑是認識自己很棒的方式。就像有的人剛失戀,他們會選擇離職、選擇一個人出國旅行,因為在適應新環境的同時,我們的內心很容易產生一種信心,覺得這個「脫離舒適圈」的自己很勇敢。
▲《若是一個人》劇照。(圖/華視提供)換新環境跟吃麻辣鍋,兩者概念其實差不多,都是藉由打破原有生活框架,去探索自己的不同可能。
只是相較起旅行的外顯、動態,吃麻辣鍋就是比較內斂、靜態一些。旅行,是經由外界刺激讓靈魂產生震盪,從而進行反思;吃麻辣鍋,仔細想想,筆者發現:
或許這才是真正的,你在跟你自己相處。(當然,以上兩者都缺一不可。)
不深談麻辣鍋,光講吃飯好了,試問:
我們有多少人會在吃飯時,拿掉耳機、不看手機,好好享用眼前這一餐?好好地,去面對自己一個人?
你有好好吃飯過嗎?
昨天半夜,筆者正巧看了哲學家尼采所寫的《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其中有個篇章叫做「創造之道」,講的正是獨處的玄妙。尼采不諱言,體驗孤獨,就像是走上了一條磨難之路,書裡寫:
「你所走的就是『追求自我』的路,你會經歷過內心七個魔鬼,最後創造出一個屬於你的上帝。」
針對尼采這篇章節,筆者個人體會是:
一旦開始正視「獨處」這件事,你的腦袋想東想西,那都是非常正常的。尼采口中所說的魔鬼,正是心理學所提的負面情緒,嫉妒、不安、急躁…等等。但當你好好正視你內心的黑暗面,勇敢面對它們,你的性靈就會到達更高的層次,而這,就是尼采眼裡獨處的奧義。
但是,尼采的獨處奧義,還是建立在「思考」的前提。
畢竟很多人在獨處時,他們不見得腦袋有在動,就像方佳瑩剛失戀時,把整個心思都埋首工作,不再下廚,不再懂得好好生活。陳亞蘭飾演的主管都忍不住問她:「妳有為自己真正下廚過一次嗎?」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來,我們來好好獨處吧,先從吃飯,吃麻辣鍋開始練習,先從
「好好品嚐進到口中裡食物的每個滋味,在內心坦然說出你的感受」開始吧!
慢慢來,從小細節對自己坦承。時間久了,練習順了,你就會漸漸知道,在一段關係中,該如何對自己誠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