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身後事交付自然 璞真園開啟嘉人樹葬風氣

▲嘉義市璞真園樹葬區辦理啟用祈福儀式。(圖/記者郭政隆攝影2020.4.24)
記者郭政隆/嘉義報導-2020-04-24 18:10:01
火化後的骨灰以樹葬、花葬方式,不立墓碑、不設墳、不標示亡者姓名,讓身後事完全交付自然,這種自由自在、毫無牽掛的作法,不但可節省土地資源,同時亦符合世界推動環保的概念,嘉義市璞真園樹葬區於24日上午辦理啟用祈福儀式,當天下午即將迎來第一位樹葬者,嘉義市殯葬管理所表示還有兩、三位正在申請與安排後續。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嘉義市璞真園樹葬區於24日啟用。(圖/記者郭政隆攝影2020.4.24)

嘉義市殯葬設施設有火化場、殯儀館、納骨堂、公墓,在市府積極推動、議會支持通過,樹葬區24日正式啟用;嘉義市殯葬管理所表示,樹葬體現了「入土為安」、「回歸自然」、「反璞歸真」的概念,因此不立墓碑、不設墳、不標示亡者姓名,讓骨灰回歸成為土地的一部分,永續循環於世上。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樹葬體現了入土為安、回歸自然、反璞歸真的概念。(圖/記者郭政隆攝影2020.4.24)

嘉義市殯葬管理所所長盧春霖指出,樹葬的流程為遺體或起掘骨骸火化後,將骨灰研磨再處理,裝入無毒易分解環保容器,由家屬或代表將骨灰連同紙袋一邊倒入葬位、一邊填土,以交錯方式安葬;家屬靜默追思,不焚香、不燃燒紙錢,數年後骨灰自然融於大地,突破傳統土葬占地築墓的思維,也擺脫火化入塔坐奉陰宅的觀念,並為下一代留下一片淨土;同時為服務嘉義市民,樹葬區收費6000元,嘉義縣水上、中埔鄉民比照嘉義市收費6,000元,其他縣市居民9,000元。

▲將骨灰連同紙袋一邊倒入葬位、一邊填土,以交錯方式樹葬。(圖/記者郭政隆攝影2020.4.24)

嘉義市樹葬區入口設置有石碑,命名為「璞真園」,園區以公園化設計,以生態步道分隔A、B兩區,園內種植草皮及14株福木,圍繞每一株福木預留12個管洞,可供12個葬位,總計168個葬位,同時168個葬位也會繼續循環使用提供服務,而樹葬雖是環保先驅,但在台灣的保守觀念中,民眾的接受度,還是有待再加強宣導。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