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紅愛莉莎莎最近為了徵求拍片題材,發文想找原住民來約會,體驗他們的文化,豈知用詞裡頭卻寫著
「我不要已經漢化的」,引發網友抨擊是歧視。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原民歌手阿爆也發文感嘆,愛莉莎莎功課沒有做足,發文前更應該審慎再三,
「蠻訝異她是念社會人文相關的科系,提及不同族群的文化敏感度真的要加強些。」
事發至今,愛莉莎莎不認為發言有錯,她表示大家總會把「很韓」、「很歐美」掛在嘴邊,那她說「很原住民」為什麼就被罵了?
「我是真心喜歡原住民的,大學時參加原住民社團,上山、喝小米酒是我最美好的回憶。」希望眾人不要再誤解她文章的好意。
看完愛莉莎莎的解釋,筆者相信她的本意是想認識不同族群的日常,畢竟就她過往拍攝的影片內容,大多是和「旅遊」、「異國」有關,就能了解她對於接觸陌生事物的好奇心很濃厚,發自內心想要學習、分享給大家。
只不過她的表達方式,恰恰踩在原住民的歷史創痛上。
▲阿爆發文,認為愛莉莎莎想交友之前,要先做好功課。(圖/取自阿爆臉書)筆者來回答愛莉莎莎,為什麼用
「很歐美」、「很法式」、「很韓」可以,但很
「原住民」就不行?因為這牽涉到了「文化挪用」(Cultural Appropriation)的議題。
若愛莉莎莎醉心於韓國影視文化,那她應該清楚,在韓國電影《寄生上流》當中其實就提到,有錢人家的小兒子喜歡模仿印地安人,經常拿著玩具斧頭在客廳跑來跑去。生日派對時,富爸爸都要求司機跟著他假扮成印地安人去「攻擊」在場的賓客,製造歡樂氣氛。
▲韓國電影《寄生上流》也探討了文化挪用造成的無形歧視。(圖/Catchplay提供)他們用彩色筆隨意在臉上塗抹,將其當作印地安人的紋身;他們拿著戰斧嗚嗚地叫,覺得這就是印地安人的叫聲。
長期關懷弱勢族群的導演奉俊昊都說,他這幾幕就是想表達,身為強勢族群的我們,經常「無意識」去亂用、模仿弱勢族群
(或曾經是弱勢族群)的文化,並自以為好玩有趣。
拿印地安人來說,紋身可能是他們彰顯地位的象徵,並非用彩色筆亂畫那般隨便;甚至,他們拿著戰斧吼叫,是因為想要保衛自己的家園不被外來人入侵,當下心理狀態是充滿悲憤的。
再回到愛莉莎莎的「很原住民」形容詞,筆者希望她能思考:妳眼中的原住民是什麼模樣呢?而在妳的想像背後,是否有不經意對他們的飲食習慣、文化上有著很蒼白的模板?
這一切都是需要先思索、再發言的。
▲愛莉莎莎的美意,因為表達方式的錯誤,成為美中不足。(圖/取自愛莉莎莎臉書)至於
「不要漢化過的」這句話,更明顯是錯得離譜,相信愛莉莎莎有反省過這段,最後才更改了其他說法。
「漢化」的說法,恰恰反應強勢族群對弱勢族群的欺壓,把他們的文化硬生生奪走,強加自己的文化在身上,
逼迫原住民「漢人化」,這是個關於侵略的殘忍歷史。
縱然原住民在現今社會擁有平權,但漢化一詞仍是他們深深的痛。
《易經》中有一個「比卦」,描述的是「親比」的哲學。親比,指的是如何跟人結交,裡頭有句話說:
「有孚比之,有孚盈缶,終來有它吉。比之自內,不自失也。」
孚,意思是真誠。若想去靠近一段新的關係,你必須要真誠地與人相處,但誠信不是嘴上說說,你必須得先加深自己的涵養、事先做好觀察,用別人感到舒服的方式,去跟對方相處,他們才會感受到你的體貼,對你交出真心。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愛莉莎莎想交朋友的心是真的,有孚比之,她是有做到的。
然而,比之自內的智慧,除了她之外,我們都需要學習。
發自內心想跟對方交朋友,那麼言談跟行為就必須經過思考,以不冒犯對方為原則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