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英國政府主張的「佛系防疫」策略,被外界戲稱為「物競天擇防疫」、「適者生存防疫」,一夕之間生物學家達爾文的幽靈似乎又重新回到現代世界。但是其實,「適者生存」這句話最早根本不是達爾文說的,而這概念被不斷的誤解超譯後,更衍生出無數災難,包括 1904 年惡名昭彰的世界博覽會「人類動物園」奇觀。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達爾文沒說出口的適者生存
達爾文最初出版的《物種起源》一書中,其實是沒有「適者生存」這句話的,達爾文所用的字眼是「物競天擇」。這兩句話看似相似,卻有關鍵的不同。物競天擇更像是一種自然狀態的描述,物種的變異往往是隨機發生的,而那些適合環境的變異會被保留,不適合的會被逐漸淘汰。但適者生存卻隱含著一種方向性的判斷,一種必須主動「適應」、物種必須「進化」自身的暗示。
社會達爾文主義帶來的災難
首先喊出「適者生存」的是英國哲學家史賓塞,他也因此被稱為「社會達爾文主義之父」。史賓塞將達爾文觀察自然生物的演化論,套用到人類社會上,進而得出社會也應不斷進化的結論。但同時提倡「快樂教育」,認為人生最重要的知識在於「如何圓滿地生活 (how to live completely)」的史賓塞,絕對想不到自己的哲學概念會被拿去當作種族歧視、歐美國家殖民亞非的藉口。
惡名昭彰的 1904 年世界博覽會
1904 年在美國聖路易舉辦的世界博覽會,特別打造了一個世博史上最大規模的「人類動物園」,展出了包括來自北海道、菲律賓等地的原住民。當初主辦單位一心想「展出」中國的纏足女子,但受到清朝的抗議抵制才作罷。
▲此畫名為《人類的類型與發展》,也在當年的世博會上展出。(圖/翻攝自網路)展覽會中更展出一幅畫,明確將不同種族的人類高低排序,宣稱這是從「黑暗到啟蒙、野蠻到文明」的進程。而在圖中位於進化最頂端的是歐美人,再之後是俄羅斯人、日本人、印度人、土耳其人、中國人、阿拉伯人、印地安人等等。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將不同種族的人類高低排序、將特定原住民族的活生生人類當作值得參觀的奇景,從現代眼光來看種種不可思議的舉止,卻符合當時政治正確的主流價值觀,冠冕堂皇地展示在象徵人類美好未來的世界博覽會裡。
隨著疫情嚴峻,英國已經從「佛系防疫」改弦易轍,開始採取更積極的社會隔離措施。如今世界少有人敢公然主張種族歧視的言論,少有人敢大喇喇以人種為憑據去定義優劣。但大眾對進化的迷思、對強者的迷戀,相信「適者生存」以及隨之而來抹除不適者具有正當性的暗示,似乎還是潛藏在不少人心中。(編輯:倪浩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