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由於新冠病毒肺炎疫情在全球肆虐,蔡政府陸續宣布與美國與澳洲透過交換防疫物資進行合作,當然,換來民眾質疑這樣的「口罩外交」或「防疫外交」,是否無視國內一般民眾仍缺乏防疫用口罩的意見。但從實際的角度來看,如果真能透過這種方式,打開國際社會的空間,還能兼顧實際防疫的需求,又何嘗不可?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一般說來,在民主社會裡,一個政策是否正確,要視這項政策在短、中、長期是否對社會上絕大多數民眾有正面影響。
就以這次的新冠病毒肺炎疫情來說,農曆年前行政院長蘇貞昌的「口罩禁出口令」,事後證明的確對台灣這個並非口罩出口國的疫情防治有著絕佳的效果。接下來蔡政府實施了口罩實名制,從一周兩片、一周三片到兩周九片,「口罩危機」逐漸有緩解的跡象。但從實際上看,藥房外排隊的人潮仍然存在,這也讓許多人對於台灣口罩「輸出」其他國家,或說「防疫外交」,會如此敏感甚至強烈反彈。
目前為止,已以中華民國名義援外的口罩,包括了巴拉圭、尼加拉瓜及委內瑞拉,不過外交部表示,援助這些國家的口罩,都是駐當地大使館就地進行緊急採購,並非國內輸出。而與美國、澳洲的合作,則是基於互助的立場進行。
其中,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於3月18日宣布,與美國簽訂「台美雙方防疫聯合聲明」,內容包括與美方合作研發快篩、疫苗及藥物,同時美國提供30萬件防護衣原料,而我國量力而為,在口罩產量足以穩定供應國人所需的前提下,以每周10萬片口罩做交換。
3月30日,經濟部也宣布,我國已與澳洲達成物資交換合作,澳洲將提供我國100萬公升的酒精原料,可生產330毫升、濃度75%消毒酒精共422萬瓶,台灣則在產能充足的情況,提供澳洲購買3噸不織布材料。
到了今日,總統蔡英文再宣布,將捐出千萬片口罩予疫情嚴重的國家,包括在台美防疫合作架構下,再捐贈200萬片口罩協助強化美國第一線醫療人員的防護措施,再加上歐洲、英國、瑞士等國共700萬片口罩。
對國人來說,最大的疑問是:「為什麼一天一人分不到一片口罩的台灣,還要捐口罩給別人?」
我們要從不同的角度來看這件事,首先是美國、澳洲的合作,從務實的角度來說,其實對台灣是有好處的。其中,與美方的合作,對於後續的疫苗、藥品的研究、開發、生產都有莫大的助益,而與澳方的合作,則是可以在各取所需的情況下,讓台灣獲得更多的防疫資源,增強防疫戰力。換句話說,與這兩個國家的合作,最終得利的仍然是全國國民。
至於今日宣布的口罩捐助又如何?其實很多人都知道,中國大陸在宣布該國疫情受控後,很早就開始他們的「口罩外交」,包括投入義大利,名義是資助,其實是高價售出的口罩,包括荷蘭宣布回收數十萬片不合格中國制口罩,菲律賓丶西班牙丶捷克丶土耳其丶馬來西亞等多個國家,也指中國制病毒快速測試試劑錯誤率過高。
在這個時候,台灣能夠提供美國、歐洲等國家具水準以上的醫療級口罩,且能夠與歐洲國家建立互惠防疫合作,繞開台灣迄今無法加入世界衛生組織的問題,以實質的方式打破封鎖,對台灣來說,未嘗不是件好事。當目前全台一天可以產出1300萬片口罩的現在,台灣只需付出一天產能的數量,就有機會打開國際社會的大門,從這個角度來看,相信很多人都會覺得划算。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當然,這些口罩送出國後,究竟是肉包子打狗,還是小成本大報酬,到目前為止都還是未定之天,但不得不說,這是個千載難逢的機會。
在防疫期間,全球需要的是專業,用專業來解決眼前的問題。當然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情緒與政治立場,但此時,情緒與立場對於防疫沒有幫助,如果台灣能夠趁著這次疫情,在國際社會上占有一席之地,付出一點代價並非不能接受的事情。退一萬步來說,就算捐了口罩也打不開國際社會大門,最少也能夠做點國民外交,在歐美各國的民眾面前刷一波好感,那麼,這也算值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