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網路的興盛,越來越多年輕人立志想要成為一名YouTuber,創作者影音、內容發布商以及媒體業者都紛紛設立頻道,開創屬於自己與大眾連結的橋樑,YouTube在台灣發展至今已經超越大眾的想像,過去認定只有特定族群才喜歡特定內容的觀念已產生變化。事實證明,台灣影音使用者的輪廓已經產生互相交疊的現象,任何族群的使用者皆有可能接觸、並關注不同領域的影音內容。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這個例子,印證在殯葬業上。
在殯葬業頗有名氣的殯葬達人「冬瓜」郭東修去世後,兒子「小冬瓜」郭憲鴻繼承衣缽,更在YouTube創立了「單程旅行社」頻道,結合了傳統的殯葬業內容與YouTuber的角色,致力於對生命課題的轉型,希望台灣人最終都能幸福微笑的說再見,在YouTube上討論人死後的議題、教做紙蓮花、病主法預立醫療、臨床心理講堂等豐富內容。
郭憲鴻表示,不同的影音內容都有想要傳達的意涵,例如摺紙蓮花,這個動作就可以讓一家人心平氣和,坐下來好好講話,分工合作完成紙蓮花的組合,表面上是一個為死者盡心的舉動,實際產生「家庭凝聚力」的意義。
有點嚴肅、又帶點輕鬆的影片,「單程旅行社」頻道開設4年來,吸引了將近一萬個粉絲訂閱。根據YouTube數據顯示,該頻道的訂閱者有70%是女性、30%為男性,年齡大約為25到50歲。郭憲鴻指出,有一部分的粉絲是年輕的網路世代族群,而另一部份則是看過電視節目和新聞報導的長輩們。女性相對關注人生前死後的生命議題,也有許多年輕人看了「單程旅行社」的影片對自己生命的相關課題更加重視。
▲「冬瓜行旅」現任社長郭憲鴻。(記者趙毓琪攝)「人都需要儀式感,透過儀式的動作去與他人產生連結,像是握手、擁抱等肢體語言去凝聚向心力。」儀式訓練人們在轉換外在地位變化的時候,產生內心的認知變化,又例如畢業典禮,學生從畢業典禮的儀式得知即將離開這個階段,進入到下個求學、就業人生,透過外在儀式轉化內在期許的驅動力,平衡自我認知。
除了平常的殯葬業工作,郭憲鴻也常舉辦講座活動,分享自己的理念和初衷,教導大家如何事先規畫生前備忘錄,甚至還有其他殯葬業者參加講座,取經殯葬業該如何轉型,粉絲也紛紛投以回饋:「謝謝你讓我改變對死亡的看法,讓我沒有這麼恐懼。」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郭憲鴻更向讀者分享自己的生前備忘錄說:「照片一定要自己挑!每個人的審美觀不同,讓家人挑的,肯定不是自己最滿意的一張,解析度也要高,方便製作人型看板、大型掛報等。」此外,也要決定死後要穿什麼衣服,穿哪套衣服離開,「像我的話,我最不想穿西裝走。」靈堂要播放什麼音樂?也可以播代表自己人生的歌曲、最愛的歌曲。最後就是死後的遺體要如何安排,要不要器官捐贈?或是以什麼樣的姿態與大家告別?遺產如何分配?遺產包括所有自己擁有的東西,書、CD、衣物、寵物等等。留一句話給家人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