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美國眾議院通過台北法案(TAIPEI Act),台美關係似乎走向了近數十年來的高點,最近甚至有美國智庫學者表示美國應在台駐軍,也有美商表示川普應買下台灣。整體來看,台灣的對外策略,似乎由以往在中美之間擺蕩,轉向全面親美。我們只想問一個小問題,全面抱美國大腿,對台灣真的好嗎?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日本小說家田中芳樹有部架空歷史小說叫做《銀河英雄傳說》,裡面有個以商立國的國家「費莎自治領」,夾在帝制的銀河帝國與民主的自由行星同盟之間,該國的商人一直秉持著「沒有事物不可出賣」、「賣家、賣國,最重要是賣個好價錢」的理念。
這與台灣何等相似?一直以來,台灣就夾在美國與中國大陸之間,試圖在夾縫中透過左右逢源生存下來。為什麼不徹底靠向某一方呢?因為徹底靠向某一方的結果,就是徹底失去自主權,成為別人的棋子或是棄子。
從美國眾議院通過的台北法案內容中可以發現,其實這個法案本身當然代表著台美關係的升溫,但並沒有比較實質的內容。舉例來說,原本草案中國會議員要求美國政府與台灣簽訂自由貿易協定的文字被移除,改為建議美國政府更積極促進台美雙邊貿易的模糊論述。
但在一連串美國的友台措施下,台灣社會該考慮的,恐怕是台灣立場若全面倒向美國,是否符合中華民國的國家利益?原本親美的目的,就是在美國支持下爭取國際空間,不論是鞏固邦交或加入國際組織,美國即使只是精神支持,也可能對其他主要國家產生外溢效應。但若兩岸關係因此惡化,是否可能反而導致台灣的國際發展空間進一步窄化?
再者,若兩岸之間真的爆發大規模武力衝突,台灣是否足以影響美國的國家利益,讓其願意投入軍事力量出兵相助台灣?
其實從歷史來看,全面親美的國家長期來看通常不是件好事。舉個例子,有一個曾經的年輕人,22歲那年因為反政府的緣故,出走海外,但在美國中央情報局的支持下,他42歲那年成為母國的最高領導人,執政24年間,曾經在美國的授意下,發動對鄰國長達八年的戰爭,直到66歲那年,因為違反美國的意志,美國出兵攻打該國後他遭逮,三年後被公開處刑。這位曾經的年輕人名字叫做薩達姆·海珊,前伊拉克總統。
類似的例子其實並不罕見,從二次世界大戰之後,曾經全面親美,但下場悽慘的政治人物,包括了越南前總統阮文紹、菲律賓前總統馬可仕、前烏干達總統阿敏等人。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2005年,非洲國家塞內加爾與中華民國斷交,時任塞國總統的阿卜杜拉耶·瓦德在寫給時任中華民國總統陳水扁的函中明示:「國家間沒有朋友,只有利益。」美國近來一切友台的舉措,都是基於美國本身的利益,因為中國大陸目前是該國最大假想敵,一切可能讓中國大陸產生負面影響的事情,都可能成為美國支持的對象,除非,支持該事物要付出的代價太大,影響其國家利益。在此同時,台灣有沒有能力去承擔兩岸關係急凍,甚至相互仇視的後果?
當社會一片對台美關係升溫鼓掌叫好,只差沒有放鞭炮歡呼的氛圍中,「怎麼做對台灣最有利?」恐怕才是全台灣的政客及民眾們應該思考的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