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肺炎衝擊 企業合約違約風險升 專家建議5步驟因應

▲武漢肺炎疫情持續擴散,不只湖北,包含北京等大城市也如臨大敵。(圖/美聯社/達志影像)
記者顏真真/台北報導-2020-02-24 11:03:17
武漢肺炎爆發,中國大陸政府陸續發布封城及停工以防堵疫情擴散,不僅當地工人受影響,在中國大陸設廠的供應鏈廠商也因封城及停工的命令而推遲原先規畫的生產時程。由於此種情形可能導致業者違反其與客戶或合作廠商的合約義務,許多企業正審視其已簽訂的合約,可否透過合約中的不可抗力條款因應或降低可能的違約風險,專家則建議企業可採5大步驟,來降低違約風險。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普華商務法律事務所合夥律師梁鴻烈及普華商務法律事務所資深顧問林信宏表示,不可抗力條款為合約中的免責條款,其目的在於發生無法預期且不可歸責締約雙方的情形時,免除締約雙方因該情形所需負擔的違約責任。

也因此,具體而言,不可抗力條款通常包含4種要素,包括一、不可抗力事由需超出締約雙方的控制;二、締約雙方或一方因該不可抗力事由而無法履行合約義務,或遲延完成合約義務;三、該不可抗力事由非因締約任一方的故意或過失而發生;四、締約時無法合理預期不可抗力事由將發生,或無法藉由履行合理的注意義務防止該事由發生。

林信宏指出,一般而言,不可抗力條款所定義的不可抗力事由通常包括天災、暴動、戰爭、政府作為、罷工、恐怖攻擊、瘟疫及實施禁運等。值得注意的是,由於個別合約的不可抗力條款未必包括瘟疫或傳染病,因此締約雙方在釐清因新型冠狀病毒疫情而衍生的違約責任時,宜特別留意不可抗力條款的適用情境與範圍。

若締約方中任一方依合約主張不可抗力事由,並以此作為免責依據,其法律效果將以該不可抗力條款的內容為主,通常可能為免除任何因不可抗力事由而生的違約責任如未履行合約或遲延履行合約;延長原本的履約期限;如果不可抗力事由的嚴重性致履行合約有困難,締約雙方可重新談判並調整合約內容;若合約已因不可抗力事由而無法完成其締約目的,則雙方可終止合約。

林信宏指出,由於每份合約中不可抗力條款內容不盡相同,且未必將瘟疫或傳染病納為不可抗力事由。若合約任一方在不可抗力條款未明確納入瘟疫或傳染病的情況下,逕自以疫情而主張適用不可抗力條款,進而停止履約,恐衍生爭議,甚至遭他方認定為違反合約義務,並請求損害賠償。

也因此,武漢肺炎疫情及受封城或停工命令影響的業者,在決定是否主張不可抗力條款作為不履行或遲延履行合約義務的依據時,林信宏建議應審慎探究合約中的不可抗力事由,是否包含因新型冠狀病毒疫情而不履行或遲延履行合約的情況。

在不可抗力條款的法律效果下,管理金融服務相關契約除了決定是否可主張不可抗力條款外,投資人亦應留意金融機構、交易所或海外金融交易市場,是否可能因新型冠狀病毒疫情而停止營運。舉例而言,由於大陸當局於今年1月27日宣布農曆新年假期將由原本的1月24日至1月30日延長至2月2日,受中國人民銀行管轄的金融機構及交易系統,如中國外匯交易系統)將延長休假期間並停止營運至2月2日,此項決定促使國際掉期與衍生工具協會(ISDA)發布相關指引,以降低因無預期警的金融市場關閉而引發之交易及評價風險。

林信宏建議,由於疫情尚未穩定,企業可採取5步驟,以減緩並控管因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及相關封城或停工命令所可能衍生之合約風險,第1步驟、檢視相關合約並了解其所載之不可抗力條款,是否適用於因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及相關封城或停工命令而衍生的違約情況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第2步驟了解合約中是否有約定在主張不可抗力條款應踐行的相關程序。第3步驟了解合約是否要求約定主張不可抗力條款前應採取特定之風險減緩措施。第4步驟詳細記錄因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及相關封城或停工命令而衍生的違約情形。

第5步驟追蹤主管機關與疫情相關的公告,如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於今年1月30日表明其鼓勵任何因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及相關封城或停工命令影響而違約的業者可向其申請「不可抗力事由證書」,以協助受影響的業者減輕違約風險及責任。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