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論壇》李兆立/肺炎防疫抗戰,如何化危機為轉機?

▲武漢肺炎在中國全境擴散。(圖/美聯社/達志影像)
文 / 李兆立-2020-02-06 18:00:34
武漢肺炎疫情快速延燒,從1/20中國傳染病專家鍾南山在CCTV公開說「病毒可透過人傳人」後,十天內確診人數從不到百人飆破萬人,三天之後更翻倍成兩萬人。不僅直接導致中國已有20城市陸續封城抗疫,世界各國更陸續以「從中國撤僑」、「加強境管」、「限制往來中國」等方式來防堵疫情擴散。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這次的疫情到底會有多猛烈,又會持續多久,目前沒人敢斷言。如果以2003年同樣震撼國際的SARS疫情做為對照,當時全球確診8,096例、死亡774例,而武漢肺炎至2/5的統計,就已經有24,313例、死亡490例。

SARS從4月初大規模揭露疫情並展開全球防疫,到6月中的中國實現新增案例為0,就花了兩個半月。料敵從寬,禦敵從嚴,以這一次武漢肺炎的傳播速度和中國隱匿疫情的嚴重度,全球防疫持續到5月也不會讓人意外。

換句話說,武漢肺炎的防疫工作,將是場長期抗戰。

此刻的台灣,除了與其他國家一樣,開始加強了對中國的境管,對口罩的生產供給也用了極大心力,同時也宣布了「中小學延後開學兩週」及「父母防疫照顧假」等措施。下一個問題是,兩週之後呢?

其實,這次的防疫不僅是要嚴陣以待的危機,如果可以認真參考SARS防疫歷程,預先做好其他面向的準備,除了能更打一場更漂亮的防疫作戰,甚至也有助於成為台灣未來發展的轉機。

第一,調整勞動型態。

由於通訊科技和產業發展的改變,相較於過去,台灣有許多工作的工時及地點,其實已經能夠更有彈性。

這次針對武漢肺炎,政府實施為期兩週的防疫照顧假,是為了降低學生到學校增加群聚感染的風險。然而,光是放這兩週,就讓許多企業及父母在是否請假之間陷入兩難,特別是有關於「請防疫假到底該拿多少薪水」,也陷入許多爭議。

看看疫情統計每日飆升的數字,實在沒人敢保證兩週是足夠的,一旦需要延長,政府、企業、勞工等三方恐怕會陷入更多困難和爭議,讓原本就耗費心力的防疫作戰更顯困難。

那該怎麼辦?其實自從政府宣布防疫假措施後,有一些企業已經開始考慮採行更彈性的措施,讓勞工以在家「遠距工作」的方式,兼顧工作及育兒。如果越多人能夠採行這個方案,即便防疫假拉長,相信也能降低對實體工作的衝擊。

換句話說,這些以資訊、文字、創意等等為主的工作,其實原本就有轉換和增加彈性的空間,過去卻受限於長期的企業文化而無法動彈。因此,政府不妨對勇於轉換的企業祭出獎勵措施,趁此機會加速轉換,讓更多工作擁有彈性,免除不必要的通勤成本及辦公空間,甚至能讓更多爸媽不再面對「工作育兒」的兩難抉擇。

第二,分散經貿風險。

武漢疫情的另一個全球關注點,就是此時經貿重要性已遠勝2003年的中國成為疫情重災區,對於全球經貿的衝擊為何。據《彭博社》報導專家估計,這次疫情造成的全球經濟損失,將是SARS當時約400億美元的3到4倍。

而這僅僅是數字的推導,看看這幾天智慧手機的全球產量,因鄭州封城而受到極大衝擊,以及各國企業陸續傳出撤出中國的訊息,來得都比SARS當時還要更快也更多,實際損失恐怕比估計的更嚴重。

中國經濟受到嚴重影響,首當其衝的當然是與中國經貿關係密切的台灣。根據國貿局統計,2003年台灣對中港的進出口總額為624億美元,佔23%,這個數字在2018年已分別上升到1,931億美元 和31.2%。這波疫情對台灣的經貿衝擊,絕對要嚴陣以待。

因此光是這幾天,我們先是看到輸中農產品受到重大打擊,又看到鴻海等手機廠的股價應聲倒地等訊息,隨著疫情期續升溫,可以預見會有更多產業受到衝擊。

過去幾年,政府也曾喊出要以「新南向政策」來找尋替代中國作為主要生產基地及市場的經濟模式,但從經貿統計上尚未反映出明顯的成果。此時正是加大力道,讓既有政策真正發揮功效的時機。

第三,區分台灣中國。

說到新南向,就不得不說到這次的肺炎疫情引發的「全球排華」,不僅讓台灣受到中國牽連,被義大利禁航之餘,也差點被越南禁航。我們也看到有許多身在國外的台灣人,因為被誤認為中國人,或者護照上的CHINA字樣,遭受到不必要的敵意與拒絕,帶來許多的不便及困擾。

然而,台灣推行新南向政策已經四年,來自越南的新住民也為數眾多,理論上應該能更辨別台灣與中國不同的越南,其政府及民間卻出現將台灣與中國一視同仁的現象,讓人不禁感嘆,我們的政策真的要多加把勁。

更別提,由於中國隱匿疫情,不僅讓許多國家對中國極度不滿,同時美國、加拿大、日本、英國、歐盟等都公開支持台灣加入世界衛生組織(WHO),此時不僅是全球防疫的重要時刻,也是台灣將自己與中國區別,走入國際社會並作出貢獻的時機。

誠然,台灣就在中國旁邊,因此也增加了我們被牽連的機會,尤其全球都在升高對中國的境管及隔離防疫,台灣更應該藉此機會讓更多國家看清楚,台灣就是台灣,台灣不是中國。只要能讓世界分清楚不同,同樣鄰近中國的韓國和日本,就沒有被牽連的問題,這就是牽動實際國家利益的巨大差異。

這場防疫工作不會一下子結束,為了做好長期抗戰的準備,也為了讓台灣化危機為轉機,在疫情結束後也獲得更好的發展,我們有必要在思考取得口罩和時常洗手之餘。也思考其他面向的準備,讓我們擁有一個更健康美好的台灣。

●作者:李兆立/時代力量智庫執行長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不代表《NOWnews今日新聞》立場

●《今日廣場》歡迎來稿或參與討論,請附真實姓名及聯絡電話,文章歡迎寄至opinion@nownews.com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