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論壇》黎榮章/買不到口罩,罪魁禍首是他?

▲ 現在不少人出門都會戴口罩。(圖/NOWnews資料照)
文 / 黎榮章-2020-02-05 12:00:35
武漢肺炎疫情延燒,台灣已有十例確診病例,政府先釋出衛服部的防疫庫存口罩,並暫停口罩出口1個月、徵購國內產製口罩,統一定價並調配銷售通路,並協調國防部動員後備軍人投入口罩24小時輪值生產,務求讓民眾都能買得到口罩、不恐慌。但疫情使人心惶惶,「買不到口罩」更是許多國民這段時間以來最真實的生活體驗,新聞報導、社群網路上屢見民眾大排長龍準備搶購超商、藥妝店口罩,民怨四起,「口罩之亂」到底是誰的問題?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去年12月底,中國就傳出「不明原因肺炎」,但武漢市衛健委遲自12月31日才通報首起病例;台灣在農曆年前、1月21日出現首起確診病例,是一名自武漢返台的女性台商,從此話題討論一路往上攀升。

過年期間民眾天天閒著看電視、看手機,看到新聞鋪天蓋地報導武漢肺炎,緊張情緒與討論熱度日漸累積升高,幾波討論高峰,都與政府做出的防疫措施有關,1月24行政院宣布口罩禁止出口後,范瑋琪罵蘇貞昌「狗官」,在網路掀起「口罩之亂」第一波熱潮,到底應該遵從「先自救才能救人」原則,抑或者是應考量「我們都是人類,都住在這個地球上」,網路論戰持續3、4天,1月28日疾管署宣布分3天釋出600萬片防疫庫存口罩到超商通路,並統一定價每片8元。

▲「武漢肺炎 X 口罩之亂」話題討論趨勢(圖/Quickseek提供)

然而限量總是殘酷的,「聽得到卻買不到」的口罩,讓民怨與討論度一下子來到最高點,而口罩單片定價8元是否合理,也成為討論與批評的焦點。除了口罩之外,酒精、酒精棉片、乾洗手、額溫槍等相關產品,一下子也變得炙手可熱;儘管政府一再呼籲「不要囤積」,民眾仍不放棄透過各種管道來購入相關產品,增加安全感。

進一步分析口罩之亂的討論聚焦點,「口罩」二字大大在列,買不到口罩的民怨當然是討論的重中之重,其他包括「抗菌液」、「酒精」、「藥房」、「超商」等防疫物資與銷售通路,亦成為網友關注重點。而「疫情」、「病例」、「症狀」、「疫苗」、衛生局」、「中央」、「指揮」等關鍵字,則顯示網友關注目前公開的疫情資訊,並密切注意政府各部會的對應措施。

▲「武漢肺炎 X 口罩之亂」話題重點掃描(圖/Quickseek提供)

2月3日政府又推出最新應對辦法「買口罩實名制」,其實早在口罩之亂一開始,民眾抱怨限購仍買不到後,在野黨議員及民進黨立委高嘉瑜就陸續拋出類似建議,希望政府用戶口名簿或者健保卡為依據來進行發放,以免有人多買多囤,經過2、3天討論,執政團隊再度快速因應,拍板最新作法。


▲「購買口罩採實名制」討論聲量趨勢(圖/Quickseek提供)

回顧這段時間以來的發展,1月22日蘇揆在臉書聲稱「口罩夠」,政府有4500萬副外科口罩開始釋出,要大家「不用搶買」,隔天卻宣布限制出口,刺激國人「擔憂口罩不夠」恐慌心理,前後的矛盾,確實讓人民驚愕。而後,強力推行統一徵收、分配、定價的雷霆手腕,急於展現政府平抑口罩之亂的決心,豈知,更加強民眾對口罩缺貨的想像。在民意強力反彈之下,口罩售價三度調整,從8元、6元再降到5元,配送辦法也在民情緊繃的狀況下,接連做出各種應變措施。

政令發布相對容易,然而落實到第一線,需要更多周詳的配套措施,否則口罩產線能量的些微波動、物流的安排,以及第一線人員的應對,任何小小的差錯,都可能成為民眾「買不到口罩」焦慮情緒升高的原因,讓政策推動處處受阻,期待未來政府能透過正確的宣傳資訊、更周延配套,讓口罩之亂儘速回歸日常。

●作者:黎榮章/ Quickseek輿情大數據創辦人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不代表《NOWnews今日新聞》立場

●《今日廣場》歡迎來稿或參與討論,請附真實姓名及聯絡電話,文章歡迎寄opinion@nownews.com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