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說結論再論述。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蒙古大夫與軍醫體系。
※台灣軍方在SARS期間的支援。
※軍營隔離所。
新聞
進入2020年後中國地區發生新型冠狀病毒異變,導致上萬人感染並造成持續並發死亡案例,許多評論指出這是另類捲土重來的新型SARS病毒。
▲新型冠狀病毒起因與傳染途徑都有待生物學家持續研究,並尋求破解之道。(圖/US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蒙古大夫與軍醫體系
蒙古大夫一詞一般人多半有貶低之意,但若把它換成能隨軍隊出征且能在戰場上救治傷兵的隨軍醫生的話,那麼這層意義就大不相同,通常這支部隊會較同一時期他國的軍隊有再戰的恢復能力,也有許多評論把中古世紀蒙古帝國的成功遠征歸功於蒙古大夫的設置。
軍醫體系發展到今天已經成為一套完整的體系,除有醫護人員外,各類的衛材以及軍醫院也都一應具全,軍醫體系有幾個特色。首先是軍醫、軍護既是軍人也是醫護人員所以需隨軍征戰與部署,例如長年遂行海外征戰、到處有基地的美軍。軍醫體系第二個特色是許多小單位都配置專業的救護人員,若沒有醫護專業配置人員通常小單位內也會有受過醫護專業的士兵共同執行任務。軍醫體系的第三個特色是只照顧軍人,現役部隊通常享有免費、軍眷就醫有折扣的優待(各國規定不一)。第四個特色是軍醫體系通常會有因應大規模傷患的處置能力,這是預期軍隊遭到敵方大規模殺傷的狀況下。第五五個特色是軍醫體系不只是僅有防禦型的救治能,有餘力的話也會進行攻勢型的作戰研究-生化武器,雖然各國都並不承認自己在研發這類武器。
先釐清軍醫體系的特色將有助於後續的討論,除了軍醫體系外算是戰鬥支援兵科的化學兵通常也會包含在軍醫體系的廣泛意義內。
SARS期間軍方的支援
以近期國內發生的口罩之亂為例,過往好像在SARS期間口罩供應充足?後續資料顯示2003年SARS期間聯勤司令部所屬302、304、601、602、傘製所以及傘製所附件廠都生產口罩供應民間所需,製造軍靴、橡膠製品、被服甚至是製造降落傘的工廠可以製造口罩?可以,供應原料配合生產線生產,遙遠記憶中的「軍眷工廠」也能生產口罩。國家電影資料館,聯勤軍眷工廠,1960年代的標題內有影音資料可供查詢。
那為甚麼今天口罩短缺不找軍方這類廠區支援?因為這些廠區不是被裁撤就是產品委外生產,軍方沒有產製能量只好尋求民間廠商支援。如果這些廠區還在軍方手上的話,那所有的軍醫體系早就「動」起來,直接由三軍衛材供應處撥補、無需採購進貨。
承平時期維持這類工廠不就得了?這有爭議。因為天災或是戰禍少有機會發生,沒有必要為了喝牛奶而養一頭牛,況且產製品若無法大量生產的話成本也不划算,所以這類物品現今多半委外生產,即使現在軍方要重建這類廠房,礙於現實面也會被說成是軍方與民爭利,久而久之通常也就將這類業務委外了。於是在非常時期來臨時,一時半載也生產不出龐大數量的口罩。
軍營隔離所
中古時期兩軍遭遇若遇瘟疫時通常收治的方式就是隔離,也就是劃定一塊地方讓士兵靜竟並施與藥物治療,能自己康復的就繼續當兵,病死的屍體通常是放火燒。
▲新型冠狀病毒變異發生後,軍方也開始強調防疫與量測體溫作為,直白一點來說,軍營本身就是一個安全的隔離場所。(圖/軍事新聞通訊社)這種隔離模式通常也會用於其他疾病例如精神病患的處理,例如金門地區的W038據點-建功嶼,過往就是收治痲瘋病患的地方,講白一點基本上就是讓痲瘋病患在島上自生自滅、不要出島就好。
這種孤島隔離的方式能否用於現今?不人道、沒有人性。但要在那邊收治這些新型冠狀病毒病患與撤離的病患呢?隔離地點無論設置在那邊都會因為當地居民以疾病具備傳染力而大力抗爭-焚化爐不要設置在我家的想法。
軍營是一個好選擇。首先,承平時期軍營就有門禁、居民沒事也不會衝進軍營找麻煩的地點;其次,軍隊本身就有完善的醫療體系;最後一點是軍隊有武力,許多需動用強制力的作為找軍隊最適合-亮槍示警、開槍警告、後的射擊;軍隊除了打仗之外能幹的事可多著呢!
2月2日出爐一條美國方面的新聞,美國預備整備4處營區收納可能感染新型冠狀病毒的美國公民,疏散人員主要是美國國務院雇員與家庭成員,每處軍營各有250個單人房、共計1000個房間。這是一個生物戰爭或說是大規模傷患下的完整作戰思維,但這個敵人不是真實的敵軍而就是無形的病毒。
研究軍事還是有用的。
●作者:楊威利/資深軍事評論員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不代表《NOWnews今日新聞》立場
●《今日廣場》歡迎來稿或參與討論,請附真實姓名及聯絡電話,文章歡迎寄
opinion@now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