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雷警告!外媒曝《冰雪奇緣2》 犯了迪士尼電影老問題

▲外國影評將《冰雪奇緣》與其他迪士尼翻拍、續作電影比較。(圖/翻攝自 Screenrant.com )
國際中心林孝萱 / 綜合報導-2019-12-09 18:22:20
時隔 6 年,奧斯卡最佳動畫長片《冰雪奇緣》終於在今年 11 月推出續集新作《冰雪奇緣 2 》。而《冰雪奇緣 2 》上映短短幾週,截至今日( 9 ),電影已經在全球收穫超過 9 億美元的票房,成為首週週末票房最高的電影。國外媒體在首映會結束後,給出了不錯的評價,動畫作畫的細緻和特效比上集更加精進,但同時也認為劇情沒有比上一集震撼。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華爾街日報》記者訪問多位觀影的家庭,不少父母表示,相隔 6 年,當初穿著艾莎藍色道具服的女兒都已經長大成為青少年,這些少女比起艾莎似乎更喜歡《哈利波特》中的妙麗。有些女孩甚至聽到父母提起小時候唱「 Let it go 」的回憶還會大翻白眼,痛苦的叫爸媽不要再說了。

然而有些父母比孩子更熱衷於這部電影,不少家長看到孩子不願意看《冰雪奇緣 2 》反而決定自己去看,相比之下,正處在青春期的少年少女們,更想要成為大人,公主電影對他們來說可能有些「幼稚」,形成了小孩在家玩電動,爸媽去看迪士尼電影的有趣現象。

▲《冰雪奇緣 2 》雖然劇情上不如大眾預期,但仍然是個傑出的動畫長片。(圖/翻攝自IMDb)

作為兩個女兒的父親,《富比士》記者凱恩( Erik Kain )撰文指出《冰雪奇緣 2 》亮麗票房背後的五大問題。凱恩首先指出,第二集的劇情過於鬆散但步調緊湊,讓人難以消化,他形容第二集很多劇情和上集脫節,又沒有足夠的鋪陳,很多東西都像是「一瞬間發生」的。

相比之下,第一集的故事雖然簡單、步調緩慢,但是當艾莎唱出「 Let it go 」時,卻帶來了極大震撼,而兩姐妹扳倒典型的白馬王子,用親情感動人間的結局更別出心裁。

凱恩接者指出兩姐妹作為「混血兒」的故事,編劇希望藉此讓故事更加「政治正確」。在續集中母親的族人看起來都有些美洲原住民的外貌(然而北歐遊牧民族並不是長這樣),然而艾莎的母親看起來屬於斯堪地那維亞白人,實在是過於牽強。

ScreenRant 網站則是以「迪士尼續集魔咒」為題,點出像那些翻拍成「真人版」的電影,續集電影常常依賴的客群對原作的喜愛。ScreenRant 稱讚道,這次《冰雪奇緣 2 》雖然沒有向上集吸引人,但團隊致力於在視覺效果上令人印象深刻。然而,像《獅子王》一樣,《冰雪奇緣》出色的表現也給續集立下了難以跨越的高標準。

而人氣續作的導演,往往要在經典橋段和創新劇情之間左右為難。當大家都明白神燈裡的是藍色精靈,古堡內的茶壺會說話時,導演就必須要捨棄一些鋪陳,然而卻會引來粉絲的批評,而當導演試圖創造新劇情時,又會被原作粉絲認為破壞回憶。

▲迪士尼影業翻拍經典動畫電影《獅子王》。(圖/翻攝自網路)

雖然不少影評認為這次的故事略為遜色,仍有很多媒體給予好評,認為在這集中解釋了《冰雪奇緣》系列的世界觀,並且故事仍集中在兩位女性主角上。

要分析《冰雪奇緣 2 》中艾莎的形象,不得不重新討論《冰雪奇緣》以及小短片《冰雪奇緣:驚喜連連》( Frozen Fever )、《雪寶的佳節冒險》( Olaf's Frozen Adventure )的內容。

在前作《冰雪奇緣》中,劇情更側重兩姐妹之間的隔閡,以及化解心結的過程,王子的角色不是救世主,反而變成了反派,兩姐妹自立自強的拯救了彼此,也拯救了國家。

艾莎和安娜都展現出完全不同於過去迪士尼公主(或者說女王)的人格特質。故事中她們不須依附男性的獨立形象,「女力崛起」的模樣受到了眾人的喜愛,同時也讓觀眾期盼續作中,她們將有更傑出的表現。

在《冰雪奇緣 2 》中,兩人的歷險出現分歧,甚至半途拋下了阿克,變成完全女性獨自奮鬥,但兩相對比下,也許是套路的關係,驚喜感沒有過去那麼強烈。但這並不代表劇情上沒有從各角度,呈現出女性獨立的意象。

其中,艾莎再次離開皇宮或許是最明顯的線索,這次她做得更徹底,將王位讓給了妹妹,但這同時引出了一個問題:離開艾倫戴爾,究竟是追逐自我還是拋棄責任?

▲艾莎在《冰雪奇緣》中塑造了一個試圖探索自我、獨立自主的新女性形象。(圖/翻攝自 YouTube 影片)

▲《冰雪奇緣 2 》中,艾莎再次踏上尋找自我的旅程。(圖/翻攝自 Walt Disney Pictures )

在第一集,艾莎因為魔法力量曝光,不得不逃離眾人離群索居,然而再回到艾倫戴爾後,人民很快的接納了這位女王,並且在兩支短片中都可見到,民眾並不排斥這樣的艾莎,艾莎也表現出一位領導者仁民愛物的特質。至此,艾莎回到皇宮的情節,可以被當做是承擔責任的象徵。

然而,在續作的一開頭,編劇就藉由艾莎被大臣打擾,將欄杆冰凍的情節暗示觀眾,艾莎並沒有真的適應宮廷生活。隨後傳來的謎之音,更是直接明示了接下來的劇情發展。

回到前作,艾莎在加冕典禮前練習的場景,她對著父親的畫像模擬動作,在意象上頗有父權的意味。此外,根據《薩利克》法典,歐陸過去的傳統(除了不列顛及部分地區),繼承人通常為男性,女性被排除在繼承體制外,必須透過婚姻才能得到社會地位。

而歷史上少數的女性統治者,都必須藉由政治聯姻鞏固統治地位,例如 18 歲就登基的維多利雅女王,她才剛戴上王冠,身旁的大臣就不停的催促她快點結婚。她的祖先,伊莉莎白一世為了確保內政不受外力干擾,宣布「嫁給英格蘭」那是僅歷史上極為少數的個案。

▲《薩利克法典》將女性排除於繼承體制之外。(圖/翻攝自網路)

從現實層面來看,艾莎作為年輕的女王,無法避免政治聯姻。相比之下,皇室內的次子通常被認作是備胎,享有更多的自由,這也是為什麼安娜作為一個公主可以嫁給平民。而安娜嫁給阿克,將會像其他公主一樣失去貴族身份——除非女王賜予丈夫爵位。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在劇情的鋪墊上,確實可以感受到編劇試圖讓艾莎還有觀眾,感受到安娜身上的領袖特質。如果這樣考量,那麼將王位禪讓給安娜,也許是個周全的打算,一方面解決王室繼承人的問題,同時安娜仍可保有頭銜。

總結上述的論點,這次艾莎拋棄皇位的舉動,也可以被當作是逃離父權體制,讓她不再受制於傳統禮教,成為一個真正獨立的女性。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