巷仔內/什麼叫「網軍」? 真的無法無天嗎?

▲「網軍」成為近來台灣政壇上的熱門名詞,但什麼樣的人才能算得上是「網軍」?(圖/photoAC)
記者張志康 / 分析報導-2019-12-05 18:47:17
最近這兩天因為楊蕙如涉網路帶風向侮辱大阪辦事處被起訴,讓「網軍」這個詞變成熱門話題。但「網軍」的意思是什麼?只要在網路上針對特定事件發表看法,就能被稱之為「網軍」嗎?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其實在台灣常說的「網軍」,大致可以歸納出兩種不同的定義,第一種,是受雇於特定政治背景的個人或組織,並為其刺探網路情報、輿論顛覆、帶動輿論風向者。第二種,則是受雇於特定的民間企業,透過各種方式行銷、推廣特定人、事、物者。

換句話說,實際因為支持或反對特定人、事、物,而在網路上發表各種意見的網路鄉民,絕對不能也不該被視為是「網軍」。不過,特定族群的網路鄉民,倒是常常成為網軍的利用對象。

從「網軍」的定義來看,我們大概可以將其分成「政治網軍」與「商業網軍」,大致可以對應中國大陸網路用語裡的「網路特工」、「五毛」以及「網路打手」、「水軍」。但兩者之間的界線,其實從實務的角度並不是那麼明確。

在台灣,其實「網軍」從來不是違法的事情,舉例來說,不少bloger、Youtuber會接到各種商品的「業配」,透過網路意見領袖的實證、發文、體驗去帶動商品的銷路,早已成為近年來的網路行銷常態。而在此同時,每逢選舉時,也會有網路行銷公司牽線,將前述的「業配」與政治人物相結合,在近年來的台灣,也實在算不上什麼新鮮事。

那麼,問題在哪裡呢?其實問題就在於網路行銷的「分際」。比如說,透過專職或兼職的「政治網軍」,操弄網路輿論風向,用莫須有的言論,惡意攻擊特定對象。甚至是透過社群網站、社群應用軟體,影響特定族群的網路鄉民,以達到對攻擊對象的飽和攻擊。

當然,這類的「政治網軍」攻擊,有些人做得比較漂亮,讓人抓不到風頭火勢在哪裡,也有些技術比較差勁,一下子就被人看破手腳。但在實務上,因為惡意攻訐他人被告的,大多數是被政治網軍影響的網路鄉民,而不是「網軍」。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雖然說現在台灣政壇藍綠極端對立的態勢,不能說都是「網軍」害的,但在一定程度上,「網軍」為了達成其目的,激化藍綠對立便成為必然的結果。而網軍本身到底是什麼顏色的呢?其實,除部分境外勢力操控下的網軍外,本土的「網軍」大多是「變色龍」,也就是說並沒有特定的政治立場,又或者說「有奶便是娘」。

如果這個「行業」不能受控於一定的法律、職業道德規範之下,那麼這種操控社群、操控人心的事情,很容易讓台灣社會資源浪費在無益的空轉下,持續原地踏步。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