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氣候變遷人才培育成果發表今(22)日在台大社科會舉行,本屆的冠軍作品由台師大地理系碩士生組成的團隊獲得,也同時拿下最佳人氣獎的肯定,團隊利用低耗能的藍芽感應器,針對戶外公共車位做出整合系統,讓用路人能透過APP迅速得知空位位置,以降低油耗、廢氣排放等資源消耗與對環境的傷害,團隊成員陳彥樺表示,之所以會從交通問題切入氣候變遷,是因為交通相當生活化,也讓民眾「無痛」支持節能減碳。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教育部今天在台大舉辦氣候變遷人才培育成果發表暨頒獎活動,以跨域學習、氣候人才、氣候行動為題,教育部專門委員邱仁杰表示,今年的牛津辭典年度詞彙今年就是Climate emergency(氣候危機),台灣也透過實質法條一步步達成節能減碳,教育部在知識的傳播上,也啟動9個教學聯盟、結合9大議題,培養出跨領域研究氣候變遷的人才。
▲本屆冠軍由台師大地理系碩士生組成的團隊獲得,利用低耗能的藍芽感應器,針對戶外公共車位做出整合系統,讓用路人能透過APP迅速得知空位位置,以降低油耗、廢氣排放。(圖/記者黃仁杰攝,2019.11.22)本屆的金獎作品由台師大地理系碩士班學生潘彥維、陳彥樺、莊宜璇團隊作品「Cutting-Lot」奪下,潘彥維說,團隊真的每一個戶外公共車位加裝低耗能的藍芽感應器,可配合手機APP開發停車引導系統,讓用路人不需要耗費時間尋找車位,除了讓市民更加便利,更重要的事也同時減少油耗、汽車廢氣排放等,以達到實質減緩氣候變遷的目標。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陳彥樺指出,交通是對民眾生活最有感的切入點,像是核電、綠能發電或是水資源改善離民眾的生活相對遙遠,減緩氣候變遷應該讓民眾從生活中做起,希望以最小的生活影響達成最大的節能減碳效益,團隊設計的發想就是希望降低民眾支出改變成本,大家都會使用APP又同時減少找車位的時間,除了讓生活更便利,在無形中也減少了碳排放,強調全民參與的特色。
本次活動也特別邀請MIT媒體實驗室首席研究員Luis Alonso、研究科學家林家樑分別就「氣候變遷下的智慧城市思維:從大學走向全世界」、「氣候行動的產業應用與未來趨勢」等主題進行演講。今年獲頒氣候變遷創意實作競賽的得獎團隊,也以遠赴德國柏林、漢堡的參訪經驗,呼應「智慧城市」議題,分享德國面對氣候變遷的各項應對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