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幾天台灣政壇的話題焦點,除了明年的總統與立委大選外,最重要的話題就是台商回流政策了。既然世事不是「非黑即白」,那麼撇開藍綠兩黨的隔空叫陣與垃圾話不談,這個政策對台灣來說,會有什麼正面或負面影響?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這個由國發會提出的台商回流專案,簡單地說,目的是用來吸引受到中美貿易戰影響的大陸台商,回到台灣進行投資;並協助台商解決土地、水電、人力、稅務及資金等問題的方案。因此,隨著國民黨籍立委曾銘宗直指,蔡政府鼓勵台商回流,但實際上資金回流金額是零,經濟部鄭重發表新聞稿說明,強調台商回流投資絕不是灌水。
那麼,我們應該關心的問題到底有哪些?其實就台商回流政策來說,民眾關心的重點在於一、該政策對台灣有沒有幫助?二、是不是一定要用大陸回流資金投資?三、台灣投資環境問題能否解決,甚至吸引海外資金?四、產業升級、聚落的擘畫。以及五、未來台灣產業長期發展。
首先,受到中美貿易戰影響,台商願意加碼在台投資,對台灣來說,當然絕對是件好事,不僅提供了就業機會,也有助於國內的GDP及稅收。至於是不是必然要用大陸匯回的資金,從促進投資的角度來看,其實並不必然這麼做。更何況陸方對於境內資金流出,也管控得非常嚴格。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若中國大陸的資金大量回流台灣,對台灣也不見得是件好事。就如同先前國民黨副總統候選人張善政接受媒體訪問時所談,台商資金回流可能涉及雙重課稅,這自然可能影響台商的意願。從實務的角度來看,依財政部長蘇建榮今日發言指出,目前台商申請匯回的資金約235億元,距離原本9000億元的目標仍然很遠,可見一斑。
在此同時,台商的資金若真的回流台灣,也必定需要出口,若國內的投資環境、投資機會都不足以分流台商匯回的投資收益,那麼,資金流向股市、房地產市場,後果反而會使台灣原本已經很嚴重的貧富差距,變得更嚴重。所以問題的關鍵,自然是在於台灣是否能夠提供這筆資金良好的投資環境與投資機會。
實際上,在投資環境方面,依照國發會的台商回流方案簡報顯示,讓不少人持續觀望的用電問題,在方案中的解決方法是興建包括燃煤與燃氣發電的火力發電機組。但在空汙日益嚴重的台灣,用火力發電是否等於飲酖止渴?恐怕也是國人應該密切關心的問題。
另外,若台商投資的標的,是屬於新創產業,那麼以先前包括Uber、食物外送平台等新創產業在台發展的前例來看,台灣對於新創產業涉及的法律問題、政策問題,反應速度都不算明快,在這樣的情況下,又怎麼吸引投資意願?
當國內的政黨、政客為了台商資金到底有沒有回流而吵翻天的同時,經濟部堅稱台商回流沒有灌水。然而,企業眼見政府提供貸款、租稅、土地等優惠,拿既有的投資項目申請,並非絕對不可能的事。事實上,經濟部也不可能真的能夠掌握企業未來的投資計畫。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因此,當總統蔡英文拿著7,000億這樣的數字,引以為自己的政績,固然值得質疑。但更應該在乎的,則是怎麼促進台灣的投資環境。尤其當東協十加五的RCEP(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即將成形,整個東亞僅有台灣及北韓被排除在這個「東亞共同市場」以外,台灣除了是台商的家鄉外,還有什麼吸引力可以吸引台商、吸引外資?
台商在這個波段,到底有沒有回流?有沒有增加在台的投資?從現在看來,的確是存在的。但不管明年大選後,執政者到底是誰、又或是哪一個政黨,提升台灣的投資環境,都是刻不容緩的事情。這不單純只是台商回不回流、鮭魚返不返鄉,這才真正是台灣生死存亡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