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論壇》劉仕傑/「撐香港」,台灣不能只是說說而已

▲港警與香港理工大學示威者爆發多次嚴重衝突。圖為一名理大示威者全身緊緊包住,以躲避港警催淚彈及水炮車攻擊。(圖/美聯社/達志影像)
文 / 劉仕傑-2019-11-18 08:30:01
這陣子在討論撐香港時,有一派的爭論是關於「台灣究竟在撐香港這件事能夠扮演什麼角色」。有人認為台灣實際能做的有限,有人認為台灣不需要做太多甚至不該做太多。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這個議題當然有其道德面的難題。

第一,台灣對於香港目前的處境,當然不能置之不理,而且應該要給予高度關注,這也是小英政府目前的態度。但關注香港是一回事,「不能置之不理」的意思是「要理」,也就是do something。那具體來說該做什麼事呢?

第二,香港議題縱使再令人痛心,但其本質是中國的內政,就跟新疆及西藏一樣。紐約時報這兩天公佈了一份403頁的內部文件,內容揭露中共殘酷的新疆再教育營政策。儘管外界看得心痛不忍,但實務上外國政府要介入中國內政就會遭致無可避免的批評。

儘管如此,這幾天台灣的一些大學卻做了一個令人激賞的巧妙回應。包括台大、政大、東華在內等大學,都針對「在港台生」以及「台大或政大等各大學之國際姐妹校原本要赴香港唸書的交換學生」張開雙臂,願意與教育部協調,安排他們到台灣唸書。

許多人沒意識到這件事對台灣的重要性,政府的公關能力一如預期,沒有抓到這件事的外交宣傳價值。不意外,公務體系向來不鼓勵快速創意。只是可惜了!

台灣要更國際化,要有更多元的生命力,高等教育交流是最好的管道。

我認為政府可以針對香港情勢做兩件事情:

第一,國際宣傳。

主軸:「台灣自由且具競爭力的高等教育環境,是香港內國際學生的安全堡壘」。

許多去香港唸書的西方學生,目的除了學中文,另外還包括想就近了解中國的社會經濟發展。

台灣其實可以作為他們更好的參照點。我們一樣使用正體中文,擁有百分百言論及網路自由,中國因素是台灣日常公共議題討論不可忽視的分析脈絡。

簡單說,作為理解中國現代政經社會發展、進軍中國市場的跳板,台灣理應比香港更具磁吸人才的優勢。現在就是一個適合的時機,讓世界看見台灣的好,台灣的穩定,台灣的安全。

當然做這件事時必須非常謹慎,角度也要拿捏好,千萬不能讓外界有「台灣在消費香港」的負面印象。

國際高教市場,本來就是一個各自發揮本事、競逐優秀人才的競技場。尤其香港與台灣,原本在歐美人才的競逐上就存在其競爭性。現在這個時機,正是台灣可以用溫暖的形象伸出援手,刷出一波暖實力外交。

第二,增加實體資源,讓各大學在這波吸引香港學生來台的「國際鏈結」上,有更多子彈運用。

這一點,我相信教育部正在做。我希望政府能做的更多、更具野心。

我會這樣建議,是因為「人才」是台灣競爭力的關鍵。台灣不只要人才,還要「多元化的人才」。原本台灣欠缺的高教英語教學人才及環境,可以利用這個契機,由政府提供更優化的資源,讓歐美及亞太的優秀英語教學師資來台,許多原本找不到英語授課師資的課程,可以因此改為國際英語授課課程,台灣學子同時受惠。

如果可以,相關人才來台求學及就業的法規,也應該一併鬆綁,讓這些本來要去香港卻因緣際會來到台灣的人才,能決定在台灣繼續貢獻他們的才能。

今年的立委選戰打的很沈悶,許多優秀候選人也不願花力氣談政策,各大黨不分區名單的吵吵鬧鬧更讓人心力交瘁。由衷希望,有志進軍國會的人才,能用更宏觀的視野,來思考香港及台灣的現況。許多政客每天只能針對姐妹市名稱枝微末節做些沒有意義的政治攻防。可悲的是,他們永遠也看不到這波姐妹校外交的戰略價值。

撐香港也可以讓台港雙贏,只要我們有心思考。

●作者:劉仕傑/流線傳媒國際公共事務總監、前中華民國外交官,曾派駐中華民國駐帛琉大使館及駐洛杉磯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不代表《NOWnews今日新聞》立場

●《今日廣場》歡迎來稿或參與討論,請附真實姓名及聯絡電話,文章歡迎寄opinion@nownews.com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