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癌為台灣女性頭號癌症,發生率第一位、死亡率第四位,對婦女健康威脅極大。專家提醒除養成健康的生活習慣降低罹癌機率,也要提早做好醫療保障規畫轉移癌症風險,並建議選擇一次性給付金額較高,且提供按月給付的癌症保障,除了可以在罹癌初期有充足資金選擇最好的治療方式,也能長期補貼生活支出大幅降低家屬的工作壓力與經濟重擔,另再搭配實支實付保障,降低自費醫療風險、擴大癌症防護網。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過去被視為絕症的癌症,在各種新式療法與藥物的出現下逐漸轉變為可治療、控制的疾病,但醫藥與治療的支出卻也因此大幅增加,像是標靶治療等自費醫療方式都不包含在傳統癌症險的理賠範圍。另外還有各種「隱形花費」如營養品、看護或是特殊病房等都需要額外支付,動輒數十甚至數百萬的醫療費用可能為自己和家人的生活帶來嚴重衝擊。
根據衛福部統計,2003至2017年台灣家庭自付醫療支出從新台幣2196億元增加至3792億元創下史上新高,15年來暴增近73%,自費醫療負擔日益沉重,也顯示民眾需要及早替未來醫療支出規畫更完善的保障。此外,癌症已連續37年高居國人十大死因首位,且有年輕化趨勢,以乳癌為例,35%患者不到50歲,凸顯青壯年族群癌症保障規畫刻不容緩。
康健人壽總經理暨執行長邵駿崴(Tim Shields)也指出,最新康健指數調查發現,高達62%的台灣受訪者覺得沒有足夠財務能力照顧自己和家人的醫療需,而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例如戒菸酒、規律運動、飲食均衡等是降低疾病風險的不二法門,財務風險則可透過規畫保障,將醫療負擔轉嫁給保險公司。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因此,他建議可以選擇一次性給付金額較高,且提供按月給付的癌症保障,可用於前期積極治療以及長期補貼生活支出,再搭配實支實付保險,降低自費醫療風險才是較為完整的規畫。
此外,目前市面上也出現結合癌症與實支實付保障的健康外溢保單,幫助消費者減輕癌症與自費醫療的支出壓力,還有健康促進的外溢效果,保戶健檢結果符合保單條件就能年年享有最高20%保費回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