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成特殊兒童玩樂遭不友善對待 路人家長:你小孩有問題

▲家扶基金會在今(12)日公佈特殊需求兒童遊戲權調查報告指出,超過6成特殊需求兒童在遊戲過程中曾經遭遇不友善的對待。(圖/記者黃仁杰攝,2019.11.12)
記者黃仁杰/台北報導-2019-11-12 11:34:32
遊戲可以說是兒童生活的全部,透過遊戲的過程對兒童帶來生理、心理與社會層面的影響,對特殊需求兒童更是重要,家扶基金會在今(12)日公佈特殊需求兒童遊戲權調查報告指出,超過6成特殊需求兒童在遊戲過程中曾經遭遇不友善的對待,而逾9成家長認為認為社會大眾對於特殊需求兒童的瞭解有困難。大班的阿樂由於患有過動症,無論是阿樂或是媽媽,到公園遊玩也遭受其他孩子、家長的異樣眼光。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家扶基金會調查發現,93.5%的家長認為社會大眾對於特殊需求兒童的瞭解有困難,大班的阿樂跟媽媽經常到公園跟同儕遊玩,外表可愛的他因有過動症,與他人遊戲總讓人提心吊膽,阿樂媽媽說,有次小樂從公園的攀爬架上跌落,手腳嚴重瘀青,一旁的其他家長竟然說,「這個小孩一定是有問題,連這樣的架子都爬不上去」,心疼之餘仍要面對陌生同儕與家長指責的種種眼光,或是阿樂必須要扮演他不喜歡的角色,才能和其他孩子玩成一片,阿樂媽媽感嘆,「難道我們一定要扮小丑,才能和其他孩子一起玩嗎?」

▲大班的阿樂(右)跟媽媽(左)經常到公園跟同儕遊玩,外表可愛的他因有過動症,與他人遊戲總讓人提心吊膽。(圖/記者黃仁杰攝,2019.11.12)

公益天使曾宇辰患有先天唇顎裂症,回憶小時候遭受歧視或不舒服眼光,如何轉化心境的過程,樂觀看待並鼓勵孩子善用特殊,曾宇辰說,爸媽從小就把自己當作一般的孩子教育,回憶兒時也常常帶自己去人多的公共場所、遊樂園遊玩,「我問爸媽為什麼他們比我還要勇敢?他們說,要比我更勇敢去面對人群,我才能更有力量的接納自己,我的樂觀跟勇敢我想就是來自我的父母。」

▲曾宇辰(中)說,爸媽從小就把自己當作一般的孩子教育,回憶兒時也常常帶自己去人多的公共場所、遊樂園遊玩。(圖/記者黃仁杰攝,2019.11.12)

在臨床工作20年的職能治療師張旭鎧認為,遊戲對孩子最沒有壓力與威脅性的學習,往往在遊戲中表現出的專注度高、成長也會更快速,對一般兒童如此,對特殊需求兒童更是需要,同時也降低他們的壓力,幫助穩定情緒。而張旭鎧的女兒也是罕見疾病雷特氏症患者,「我的女兒已經17、8歲,但是發展只有10個月大,對於這樣的孩子帶出去只能用推車,其他家長不了解我們孩子的處境,還會問為什麼孩子那麼大不讓他自己走就好。」,不過他也鼓勵特殊兒童家長,要勇敢走出來,這個社會也會給予很多的支持。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家扶基金會社工處處長周大堯表示,下周3就是國際兒童人權日30週年,遊戲全是最基本且與生俱來的,膽對許多特殊兒童來說,如何與其他孩子共同遊戲是相對困難的,有63%家長認為,特殊孩童在遊戲過程中遭遇相對不友善的對待,期待有更多的認識與參與,也希望政府能提供更多更友善的遊戲場所。

家扶基金會提出「玩具總動員4部曲」,鼓勵特殊需求兒童快樂參與、家長陪伴遊戲,也要了解他們的行為與言語所傳達的訊息,同時給予更多包容與幫助,最後呼籲政府,應設置共融式遊戲場,讓兒童有更多空間與遊樂設施使用。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