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民影像MATA獎頒獎 世代出路、嘎瑪蘭技藝為題拔頭籌

▲MATA獎今(6)日舉辦頒獎典禮,紀錄片類以東華大學作品《噶瑪蘭的香蕉織》拔得頭籌,而非紀錄片則是東華大學的作品《出路》勝出。 (圖/黃仁杰攝2019.11.6)
記者黃仁杰/台北報導-2019-11-06 14:24:11
第6屆大專校院學生原住民族文化特色數位影音競賽活動,簡稱「MATA獎」,長期以來以影音紀錄原住民族語言、歷史、文化與轉型正義等議題,此次選出14件優秀入圍作品今(6)日舉辦頒獎典禮,紀錄片類以東華大學作品《噶瑪蘭的香蕉織》拔得頭籌,而非紀錄片則是東華大學的作品《出路》勝出。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今年的MATA獎以「看見。傳承」為主題,內容不限制於原民語言、歷史、文化或轉型教育等議題,本次競賽活動報名參賽作品共41件,項目分為紀錄片類及非紀錄片類,最高可獲得獎金新台幣10萬元,教育部次長范巽綠致詞時表示,MATA就是眼睛的意思,希望祖靈能世代守護原住民,到了新世代,用數位影像紀錄文化傳承,這個獎項因此設立,藉由祖靈的眼睛看見原民社會遇見的問題。

紀錄片類MATA獎由國立東華大學的作品《噶瑪蘭的香蕉織》拔得頭籌,影片詳實描述噶瑪蘭族的獨有技藝-香蕉織,敘事結構追尋此項傳藝的步驟,從剝皮、刮絲、日曬、接線、捆線、祭祖、整經到編織,組員周家妤表示,身為一個漢人要進入部落前需要更多的準備與溝通,也感謝老師的協助,希望能讓大眾看見,這些快要消失卻相當珍貴的文化,不只是技藝,更重要的是喚起噶瑪蘭人的記憶。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紀錄片類MATA獎由國立東華大學的作品《噶瑪蘭的香蕉織》拔得頭籌。 (圖/黃仁杰攝2019.11.6)

非紀錄片類MATA獎由國立東華大學的作品《出路》勝出,本片主要透過2位原住民青年好友不同的抉擇,傳達當前部落生活的樣貌。1位是留在部落的青年,與父親共同相守祖父的水田,面臨原鄉青壯人力外流及土地休耕的考驗,另1位是從軍休假返鄉的青年,有穩定的薪水,生活無憂,全劇對白精簡,鏡頭意象豐富,真切體會2位原青同樣都肩負傳承的使命,如何能共同找到現實的出路,令人深省。

▲非紀錄片類MATA獎由國立東華大學的作品《出路》勝出。 (圖/黃仁杰攝2019.11.6)

教育部表示,今年的參賽影片各項得獎作品皆獲得評審團的肯定,特別是能夠發揮族群影像的力量,拓展敘事的廣度與深度,傳達大專學生在當代社會與傳統部落之間,如何思辨原住民族的獨有技藝、歷史文化與人才發展的議題,最重要的是學生們能經由創作影音作品的過程,增進實際參與傳承文化的具體行動。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