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論壇》盧俊偉/縣市產業發展規劃如何從雲端走入泥土

▲台灣各縣市產業發展大不相同,應由中央政府主導完整的統計調查,以提升地方政府的經濟治理能力。(圖/Unsplash)
文 / 盧俊偉-2019-11-04 12:17:51
在民主國家的選舉中,經濟永遠是選民最為關注的議題之一。在選舉時,各個候選人往往會提出各種琳瑯滿目的經濟政見主張,甚至是一些抽象、籠統的政策口號,比時髦、比創意,但是到底可行性如何?是否「接地氣」貼近在地經濟活動?這些關鍵問題,在選舉時往往被人所忽略。然而一旦選舉勝出之後,就得面臨將競選政見進一步具體化為政策白皮書及政策方案的壓力。如果當初競選政見做不到或者無法落實,被人批評,對於地方發展影響還算小,最怕的是當初提出的政見方向錯誤,執政之後卻硬要執行,恐怕才會對地方發展帶來實質性的傷害。而之所以會發生上述現象,除了政治人物個人風格因素之外,也與其無法掌握在地整體產業關聯圖像有關,因而只能提出一些當時流行的產業發展標的或口號。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坦白說,地方政府的預算及人力資源有限,任何過大的經濟及產業政策構想,最後很可能都變成無法執行。地方政府既然資源有限,就必須想辦法把錢花在刀口上,最好能用比較效率及有效的方式,來達成最大的效果。例如地方政府的產業政策規劃,若能清楚掌握在地各個產業於縣市之內,以及跨地區之間的關聯關係,了解哪些產業對於在地整體產業活動的波及帶動效果最大,以及在地產業與哪個地區的產業活動連結性最強,然後再依據這些基礎的產業活動調查資料,進一步規劃相關產業發展政策,就有機會將有限的政策資源,透過對於這些重要產業的投放,以及安排相關的跨縣市產業合作行動,來帶動創造在地經濟的最大波及效益。同理,也可用這套方法來規劃均衡各地區經濟發展的相關政策,避免城鄉發展差距擴大。

然而,目前各縣市對於所屬境內的產業活動,以及產業跨區之間的關聯關係,並沒有一個完整的基礎調查資料可供參考,以致於各縣市目前在做產業發展規劃時,大多偏向以靜態資料為依據,以現有產值及就業人數較大的產業,標列為重點發展對象,接著再依據宏觀的未來產業大趨勢,挑選出新興潛力產業,併同作為該縣市之產業發展重點。然而,協助這些產業發展之後,究竟能對在地其他產業帶來多大的關聯帶動效果?政策資源投放之後又能產生多大的波及效益?卻鮮少為人所關注。

誠然,目前學界已可運用比例調整原則,將全國工商普查所得到的產業關聯表,拆分攤提至各區域及縣市,用來描繪各地區及縣市的產業關聯活動;過去主計總處也曾依據交通部的貨運貨物流動概況調查資料,進一步編製區域產業關聯表。然而,這種方法是在經費不足的情況下,採取變通方式所得到的推估結果,無法保證能完全反映在地產業活動實況,同時也無法獲得更多及更進一步的產業關聯細節資訊,例如縣市境內某個產業群聚對於縣市內其他地區、其他產業的關聯關係如何?

完整的調查統計資料,是確保政策規劃、執行與評估等品質的重要基礎,也是以科學方法治理國家的重要依據。各縣市境內及跨地區之間的產業關聯關係調查,對於提升地方政府的經濟治理能力相當重要,但是以地方政府的財政能力來說,確實較難負擔龐大的調查經費,建議由中央政府主導調查,或提供經費協助地方政府來執行。若由中央主導,可思考於工商普查增加相關調查題項(目前普查表題組中,並無針對企業於該縣市境內及跨地區之間的產業關聯活動調查);若由中央提供經費交由地方政府執行,可考慮優先針對各縣市境內產值及就業人數較大的重要產業,進行其產業關聯活動調查。惟有在「接地氣」的地方產業調查基礎上,才有機會讓縣市的產業發展規劃及有限的政策資源,發揮最大的投入帶動效果。

●作者:盧俊偉/台灣經濟研究院副研究員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不代表《NOWnews今日新聞》立場

●《今日廣場》歡迎來稿或參與討論,請附真實姓名及聯絡電話,文章歡迎寄至opinion@nownews.com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