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擇友善的安心蔬果,是我們友善土地的方式」無毒農創辦人曾逸峰使消費者參與安全驗證,強化消費者與農友間的信任,讓消費者食的安心,讓農民種出優質農作,也讓土地維持生機。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面對食安問題不斷 「無毒農」為消費者把關
新聞媒體不斷爆出食安危機,不只加工食品出現問題,就連蔬果等初級農產品也遭殃,大眾對於「吃」的安心漸漸失去信任。看準食安商機,「無毒農」生鮮蔬果電商平台集結友善種植的農友,推動第二方參與式驗證系統,讓農民互相交流,並且推動食農教育給消費者了解怎麼吃、怎麼挑蔬果,讓農友能以有機方式種植安心蔬果,也讓消費者能了解小農種植的努力,成為農友與消費者之間的橋樑。
「對我們而言,希望農民了解自己的農作品質及定價,且讓他們自行預定價格」,無毒農創辦人曾逸峰看見農業剝削問題,因而創立無毒農平台,希望能幫助小農有機種植,並以專業分工方式讓農民把果實照顧好,而水果就交由無毒農的行銷團隊賣到好價格,讓小農能在生產過程中獲得應得的利潤。
無毒農創辦人曾逸峰希望消費者珍惜每個農作。 (圖/ 王翔弘攝) 參與式系統圖表。 (圖表/林品辰製作)創業路不斷失敗 但勇於結合失敗化為轉機
大學時期從電機科系開始讀到北科大EMBA管理碩士學位畢業,跨領域的學習讓曾逸峰在當時就已是「斜槓青年」,畢業後擔任過程式語言工程師。工作三年後決定自行創業成立接案公司,做一陣子後覺得接他人案子無法為自己累積經驗,於是改創立品牌「好書服」文創股份有限公司,看準APP商機推行「聽.旅行」旅行語音導覽。
不過曾逸峰理想中的創業方式是以BtoC經營(企業與消費者做生意),於是再進行轉型,創立「舒果農」企業有限公司,與快遞公司合作做共享經濟服務,幫助偏鄉做快遞水果服務,類似現今的Uber Eats,但在當時二O一四年時的市場太小,所以這個計畫也停止運作。面臨資源逐漸不足,公司即將結束的命運下,偶然參與一場創業人的經驗分享活動,了解台灣真正賺錢的公司都與電子商務平台及電子代工有關。曾逸峰看準當時蓬勃發展的電商,如雅虎拍賣、露天拍賣,思考尚未飽和的電商市場,結合當時做「聽.旅行」APP時拜訪偏鄉及農民的故事、快遞水果服務以及累積的失敗經驗,決定在農產市場孤注一擲,成立無毒農平台。
無毒農除了經營電商平台,也開設實體店面。 (圖/王翔弘攝)從土地到餐桌 希望能將消費者與農民連結在一起
無毒農推動「第二方參與式驗證」,意思是希望消費者也能參與並了解農民種植的方式與故事。「消費者比較喜歡聽故事而不是銷售文章」,打開無毒農官網能看到許多「產地故事」,曾逸峰提到以說故事的方式行銷,比較容易吸引到消費者注意,無毒農有許多特別的「產地特派員」,前往產地拜訪農民並了解種植問題,代替消費者做品質把關,也將農民的辛酸與努力撰寫成產地故事,透過Facebook讓消費者從過程中了解農作的生產價值。
「作為消費者與農友的橋樑,我們把很棒的作物分享給消費者」曾擔任過產地特派員的林元芯從大學畢業後就開始在無毒農工作,天不怕地不怕的她,只要有公車就能到任何產地走訪。林元芯笑說山上的農友很熱情,常常幫忙解決吃住問題,她拜訪過無數農友,找到許多友善種植的小農,為消費者開發更多優質農作。
另外曾逸峰提到無毒農的「第三方認證」機制,農民種植作物依農產所規定必須通過「農藥殘留檢驗」,但是檢驗費用從三千元至六千元不等,對於小農來說是一大負擔。況且等待檢驗報告需要三至七天,有些水果如哈密瓜無法承受長久時間,時間久了便影響賣相。
曾逸峰認為這時消費者可以參與驗證,若檢驗的六千元能由消費者承擔,而農民的水果能均分為六千份,每位消費者只需負擔一塊錢就能將農藥檢驗完成。無毒農推廣的是在每筆銷售金額中,提取百分之一或二的「認證補助基金」幫助農民做農藥殘留檢測,消費者能了解產品完全無毒且合格,且能夠安心食用,這是無毒農對消費者的一個保證。
產地特派員林元芯與無毒農粉專小編,到產地與採訪農民。 (圖/無毒農提供)解決食安問題 從小地方開始扎根
「所有的有機農業規範應該由消費者與農民討論出來,而不是政府規定」曾逸峰認為成功的PGS系統建立在農民、消費者與溝通平台上。所謂PGS是國際有機農業運動聯盟(IFOAM)提出的「參與者共保系統」,強調農民與消費者的直接參與。
曾逸峰舉例台灣將「有機 」定義在農藥無殘留的標準上,根據行政院農委會有機農產驗證管理辦法第一部份共同基準第五條第二項規定:僅得使用本基準各附表所列得使用之化學物質。如硼酸,限用於容器中控制植物害蟲用途。曾逸峰認為現今氣候變遷快速,果實容易受到影響,只要農民能符合驗證辦法規定,並與消費者溝通討論農藥、防治器材的使用限度,就算是有機種植,此為參與式驗證很重要的層面。
「從食農教育開始,讓消費者了解到有機規範與農藥使用的領域。」無毒農常邀請農委會及大學專家學者定期到產地探訪,農民在種植中有任何問題都能與專家溝通討論,而消費者也須了解有機規範,從產地故事認知種植方式,並從食農教育了解農產品來源,珍惜農夫辛苦一年所做的努力成果。
農友要從原本習慣的噴農藥種植方式轉型到有機種植是件辛苦的事。曾逸峰一直認為無毒農是陪伴農友從慣行到有機的一個過程,農友必須經過三年的轉型期,養成不使用化肥與農藥的有機農法,產量收入可能大減至過去的十分之一,收入降低就難以維持生活。無毒農希望能幫助農民在轉型過程中獲得最大利潤與利益,讓農民能順利轉型到有機,這才是對環境最好的方式。
無毒農希望讓消費者珍惜並了解農民的辛苦結晶。(圖/ 王翔弘多樣化行銷與自由的工作團隊
「只要是台灣在地的農產品,我們都能夠在平台上做販售。」點開無毒農官網,可以發現無毒農與許多各式各樣的蔬果農合作,除了豐富的蔬果,無毒農也有販售生鮮肉品及五穀類,所有農牧漁民都是通過無毒農及消費者的共同驗證。曾逸峰笑說,無毒農沒道理只幫助果農。無毒農成立第一年服務產品皆為水果,第二、三年開始販賣蔬菜及肉品,一年一年做產品調整,讓服務更加廣泛。
在現實面,無毒農身為企業仍需成長,營收想增加就必須提高銷售量。農產品並非工廠製造,產量易受天候等不穩定因素影響,對企業來說很危險。但是肉類魚類可以經過冷凍保存,產量也較穩定。消費者除了買水果與蔬菜,無毒農也滿足他們在餐桌上的所有需求,當然生鮮魚肉也以做好食安把關為核心價值。
無毒農團隊中有二十幾位工作夥伴且多為年輕人,不少工作夥伴都是從大學時期就開始在這實習,實習中喜歡上無毒農的工作方式,畢業後就選擇在這繼續工作。「快去做、趕快去做就對了!」畢業於農業經濟碩士的陳志杰在團隊中擔任行銷經理,談起曾逸峰最常說的一句話,他說曾先生管理方式很自由,不管要做什麼事都不會阻止,只強調失敗要找到原因,不可重蹈覆轍,放任給年輕人去嘗試。
無毒農行銷經理陳志杰提到創辦人曾逸峰的開放、自由管理方式。(圖/王翔弘攝)行銷迎合TA口味 強化觀念溝通
「下大雨會擔心產地水果是否出問題,每次遇到天災時我們也無能為力。」曾逸峰提到創業最困難的是天候問題,每遇天災總是影響蔬果產量與品質,消費者先付了錢卻無貨可出,導致信任出問題;而有些水果從外觀上看不出問題,回去食用時發現壞掉,後續就得處理、解釋。
曾逸峰認為困難處還有與消費者之間的觀念溝通,無毒農兩位客服人員花費許多時間與消費者溝通,比如下過雨後大部分果實甜度會下降,屬於自然現象。而農產品非工廠製造,不免會有品質落差,若使用增甜劑、施加肥料等方式讓果實更香甜,融進土中會造成土壤酸化,對環境反而是傷害,這並非無毒農所支持的種植方式。
無毒農常以產地故事搭配食農教育讓消費者了解農夫在種植時的困難與辛酸,了解一分錢一分貨,不要再以價格定義好壞,且應關注種植方式是否友善環境。農夫若用破壞環境方式種植,消費者雖以便宜價格買入,但相對要付出的社會成本就會變高,曾逸峰認為這是一般消費者比較不在意及不了解的觀念。
行銷經理陳志杰提到無毒農中有許多行銷夥伴,提出的任何行銷方式都會去嘗試,發現「食」的行銷較能吸引消費者,比如販賣冷凍肉品時就會實際下廚來吸引客戶興趣。他也笑說,許多消費者只關心吃的健康與安全,不想看產地故事,但無毒農又希望能讓消費者了解農民種植過程與辛苦,這就形成了兩難,於是行銷團隊就會再增加實用性資訊,比如水果的挑選方式等等。
「現在付錢給農友,之後就不用付錢給醫院」陳志杰提起這是曾逸峰曾經說過的一句話,未來無毒農仍會主打食安,讓消費者能知道無毒農產品的商品價值,理解小農的辛苦,幫助他們進行安全檢驗,無毒農希望消費者拿到水果時,第一件事是注意到水果的安全性,而不是甜度,並且建立農民與消費者之間的信任關係。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三光部落中細心呵護五月桃的部落媽媽。 (圖/無毒農提供)採訪側記
冒著大雨進行採訪,很特別的採訪經驗,也見識了曾逸峰先生不被失敗打敗的勇敢。無毒農蔬果電商平台是我看過最特別的銷售平台,打開網頁是很精美的設計,部落格中的產地故事也很吸引人去閱讀。經過這次採訪經驗才真正了解到台灣農業中還有很多問題仍待解決,今後會開始更加重視正確的食農知識。(生命力新聞 王翔弘、林品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