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境打卡雖為各地隱密景點帶來人潮,卻未能為當地帶來實質的觀光效益,遊客若不具有公民道德的水準,任意踐踏植被及亂丟垃圾,更是會破壞秘境的生態,再者進入私人景點亦會帶來隱私權的問題,而公有景點也暗藏了許多公共安全的危機,要如何去解決這些問題,這些責任該由誰來負擔?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新北市八煙聚落的封村、宜蘭東澳粉鳥林的封閉,皆直接或間接的提醒了,遊客為了去秘境景點打卡所造成的諸多問題,而除了封閉景點這種消極的下下策之外,還有什麼辦法能讓遊客能去秘境,又不會製造出不必要的爭端呢?
美國環保組織「Leave No Trace」曾提出,打卡應避免標示詳細的位置,以免照片在社交網站熱傳之後,吸引太多遊客前往。他們也認為,網友在貼出照片時,應留意照片的內容有沒有「錯誤示範」,以免其他人「有樣學樣」。
美國攝影師 Timothy Behuniak則認為,社交媒體照片不只會引來更多遊客、更多垃圾、更多破壞環境的行為,當地政府也可能會為了促進旅遊業而興建停車場、餐廳等設施,破壞郊野的自然景觀。他希望大家靠自己的努力去探索大自然,出了一身汗、看著地圖找來找去才能到達的話,遊客也會更加珍惜郊野地方。
換位思考反求諸己 不再被社群給綁架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當今打卡的行為已經失去它原本的意義,不再只是分享景點、記錄景點這麼簡單而已,打卡者為了在社群網站上拍照炫耀的心態已經錯亂,即使並非為了上傳炫耀,秘境打卡也牽扯到環境、隱私及公安等等諸多問題。打卡者可能覺得自己拍個照、打個卡並無大礙,但若經過換位思考,站在地主、居民甚至大自然本身,即能了解逞一時之快打卡,可能造成的後續影響有多深。
或許可以讓大自然回歸大自然,不要再被社群網站給綁架,出外郊遊踏青時,放鬆擁抱大地之母,再從自然的角度去想,除了打卡之外,還能為秘境做些什麼有意義的事?值得所有人深思。(銘傳大學銘報初聲 殷悅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