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動脈瘤好發於四、五十歲以上成年人,與抽菸、血壓控制不佳有關,而紅斑性狼瘡等自體免疫疾病或多囊性腎病也有較高發生率,台南安南醫院神經外科醫師張哲肇指出,腦動脈瘤屬常見的腦血管病變,未破裂出血前通常無任何症狀。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少數情況如碰巧發生在腦神經旁,壓迫神經而造成單側眼瞼下垂合併複視,即有可能是後交通動脈瘤壓迫動眼神經所致,此症通常會在破裂出血前發現,大多是已造成病人日常生活上的不便。張哲肇說,腦動脈瘤破裂出血通常造成所謂蜘蛛膜下出血,其中最為典型症狀為爆炸性頭痛。
▲經血管內栓塞手術。(圖/安南醫院)張哲肇表示,病患通常主訴如被雷擊般的頭痛,是有生以來最嚴重頭痛,常伴隨頸部僵硬,一旦出血約近三分之一,病患到院前幾無生命跡象,經急救亦無法挽救;約三分之一病患即使送醫後仍因破裂產生的併發症,如再出血或腦血管痙攣,最終導致死亡或重度失能。
僅有不到一半的病人有機會藉由「開顱夾閉手術」或「經血管內栓塞手術」避免再次破裂出血,但仍有可能遺有水腦症需接受腦室腹腔引流管置放手術,或是遺有頭痛、眩暈等情況,因此,腦動脈瘤破裂出血的傷害性可說是所有腦中風類型中最嚴重的一種。
張哲肇指出,目前動脈瘤治療方式主要分為「開顱夾閉手術」與「經血管內栓塞手術」兩種,僅極少數複雜性或巨大型動脈瘤需要進行腦血管繞道手術。
動脈瘤治療目的係為防止出血或再出血,兩種治療方式風險差異不大,最大風險在於未將動脈瘤夾閉或栓塞前發生破裂出血,此出血可能造成嚴重併發症如重度失能、植物人甚至死亡等。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張哲肇強調,多數未破裂腦動脈瘤並無明顯症狀,門診就診之未破裂腦動脈瘤病患,多為健檢或因其他病因進行腦部檢查時意外發現。
據統計腦動脈瘤小於0.7公分以下者破裂機會低,小於0.5公分以下之動脈瘤則更低,破裂出血機會約為千分之一到五。張哲肇建議,腦動脈瘤如小於等於0.5公分要定期至醫院追蹤,0.5公分至0.7公分須讓醫師評估後續如何處置,大於等於0.7公分者一定就要做醫療處置以避免破裂出血之危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