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論壇》李兆立/抵制NBA,中國玩真的還是打假球?

▲NBA休士頓火箭隊總管莫雷(Daryl Morey)日前在推特上力挺香港,引發中國球迷不滿,遭全面抵制。(圖/美聯社/達志影像)
文 / 李兆立-2019-10-10 12:00:02
香港反送中運動真正的「擦槍走火」出現了!由於NBA火箭隊總管Morey在推特上力挺香港,引起中國人不滿,NBA總裁Silver隨後也表示支持Morey的言論自由,在中國引發一連串抵制行動,包括央視宣布停止轉播NBA,中國企業宣布停止與火箭隊及NBA的合作。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然而,NBA不是中國近來頻繁進行言論審查及抵制行動的受害者。知名線上遊戲「爐石戰記」的香港選手blitzchung,因為在受訪時高呼「光復香港,時代革命」,遭到遊戲公司「暴雪」取消獎金及禁賽一年。

眨眼間,說好的「政治歸政治,體育歸體育,遊戲歸遊戲」,瞬間被中國自己硬生生戳破。

問題是:

這些發生在體育和遊戲的發言,對中國真的有這嚴重嗎?中國為什麼要對NBA如此強硬?

這些「跨國言論審查」的事件,又會如何發展?


首先,除了習近平政權因為內外交逼的客觀因素,幾乎沒有退讓空間外,反送中這題在中國的偏頗報導下,已被操作成觀乎民族情感的重大議題,北京政府也不得不大動作回應,不能有一點示弱。

其次,中國對NBA的強硬抵制,其實是要釋出一個非常強烈的訊息,來創造巨大的嚇阻及寒蟬效應:

「連無比龐大的美國NBA我都敢禁,其他在體育界、產業界、娛樂界想在中國賺錢的,最好都給我乖一點!」


這樣的嚇阻當然有部分效果,所以我們看到火箭隊球星Harden及Westbrook、NBA發言人都迅速表態切割Morey,更別提籃網隊的中國籍老闆蔡崇信、中國演藝界及中國企業的大動作表態效忠

問題是,中國市場被養起來後,抵制行動一旦展開,受害是供需兩端。不單單是廠商感受到巨大壓力,中國市場的消費者們,在民族情感的大旗底下,其實也是焦躁不安的。

舉例來說,旅遊產業的抵制還能有替代方案,不能去香港,還能去澳門,所以今年中國的十一長假,澳門的中客人數成長了13.3%。但其他已被養大的市場,就未必有替代方案了,這就是北京強硬政策的隱憂。

但NBA就不是這麼回事了。2018年中國央視體育賽事收視率前十名,有八名都是籃球,其中NBA就佔了三個,顯見籃球及NBA在中國受歡迎的程度。這就是為什麼「中國騰訊」日前要用過去的三倍價格,15億美元天價來續約NBA轉播權,如今只能跟風宣布暫停「NBA季前賽」的轉播,騰訊的壓力可想而知。

最後,這種強硬的言論審查,已經陷入了「膽小鬼賽局(chicken game)」的困境。如果NBA的抵制行動無法發揮預期的嚇阻效果,這類強硬對撞的事件繼續出現,輸家恐怕是中國。


中國的強硬,正如同前面說明的,基本毫無選擇,那美國這邊呢?

美國同樣面臨大選,加上對中國威脅的警戒及厭惡已經不分黨派,如今中國的思想言論審查,已經侵門踏戶到連NBA都不放過,美國再沒有個強硬態度,恐怕會危及其他企業,所以我們看到兩黨參議員在第一時間發言聲援言論自由,甚至譴責NBA的退讓並呼籲取消在中國舉行的季前賽。

換句話說,這次的NBA事件,雖然短期內還是有「討好屈從中國的Harden」會冒出來,但美國整體社會及政治環境,會走向強化對中國的對抗態度,使得更多人會走向「捍衛言論自由的Silver」。中國這局「嚇阻」和「寒蟬」的如意算盤,恐怕會打歪。

然而,從美中貿易戰的局勢發展可以清楚看到,籌碼較多的一方是美國,中國則是被自己「不得不然」的強硬政策逼到快要無路可走,實質的退讓是可以預期的。

因此,我們或許無法期待中國在口頭上示弱,但「什麼是傷害民族情感」和「什麼是強硬對抗」,說穿了也是北京說得算。到底中國會不會走向「表面上對撞,實際上退讓」,也就是「打假球」這的條路,距離 10/17 NBA賽季開打還有一陣子,我們可以好好觀察下去。

●作者:李兆立/時代力量發言人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不代表《NOWnews今日新聞》立場

●《今日廣場》歡迎來稿或參與討論,請附真實姓名及聯絡電話,文章歡迎寄至opinion@nownews.com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