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心基底細胞癌變成皮膚癌 醫師:勿忽視小小褐色斑塊

▲皮膚科何英右醫師說明基底細胞癌是皮膚癌中發生率最高的癌症。(圖/記者蘇榮泉攝,2019.10.08)
記者蘇榮泉/雲林報導-2019-10-09 16:16:34
成大醫院斗六分院皮膚科醫師何英右表示,68歲陳先生左臉有顆小小的褐色斑塊,不痛不癢,但因長在臉上影響外觀且擔心可能有病變,經切片檢查確診是基底細胞癌,以手術移除病灶;術後至今追蹤滿1年,病灶處沒有復發,也沒有淋巴結的轉移。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手術移除病灶,術後至今追蹤滿1年,病灶處沒有復發。(圖/記者蘇榮泉攝,2019.10.08)

基底細胞癌常發生在身體會暴露陽光的區域,如頭頸部、手背及前臂等處,但其實身體任何地方的皮膚都可能長出,常見的危險因子,包括長時間的陽光曝露且沒有防曬、皮膚癌家族病史、有重金屬(砷)的攝取/深井水取用、曾接受放射線暴露,或本身有免疫缺乏的狀況。

何英右指出,治療基底細胞癌的方式,有手術移除、冷凍療法、外用藥物治療、光動力治療及放射性治療;第一線的治療方式通常是採用莫氏手術或手術中搭配冷凍切片,確認病灶周邊均無腫瘤細胞殘留後,5年復發率只有1-1.4%;冷凍療法/放射線治療/手術切除等無確認病灶周邊的方式,復發機率則約7.5-10%。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基底細胞癌發生淋巴或其他器官轉移的病人很少,只有約百分之1至千分之1,主要是轉移到淋巴、肺部及骨頭;但有轉移的病人愈後很差,平均存活時間只有10個月左右。

何英右提醒,治療後的追蹤是必要的。他說,以經過莫氏手術或手術中搭配冷凍切片治療的病人來說,雖然治癒率可高達99%,但仍有基底細胞癌病人5年內在別的地方長出新病灶,且發生率高達36-50%;因此除了平常生活中要做好防曬工作外,也建議固定回門診追蹤並且做全身皮膚的檢查。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