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明(2020)年1月才總統大選,但台灣憲政體制「雙首長制」一直有爭議,尤其距離上次修憲已15年,社會也經歷巨大改變。淡江大學外交與國際關係系全英語學士班副教授兼系主任鄭欽模認為,這時候討論修憲是非常適當時機,現行「雙首長制」面臨「總統有權無責、行政院長有責無權」的爭議,相對「內閣制」權責相符且對等,對於政黨政治偏向多元發展體系來說,各種不同聲音也較能得到發聲管道。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鄭欽模指出,台灣的憲政體制從前總統李登輝修憲,到後來陳水扁修憲,對於雙首長制一直有爭議,主要在於總統有權無責、行政院長有責無權,真正掌握權力的其實是總統。但若基於所謂「雙首長」制的精神,總統應負責國防、外交及兩岸,其他則應該由行政院長負責,因此有多次國會爭端起因於總統該不該備詢?甚至總統幕僚長該不該備詢?「這也表示我們憲政體制存在滿多需要去釐清的」。
由於從上次2005年前總統陳水扁修憲到現在,又經歷了近15年,這中間也發生巨大改變,例如年輕人對政治的參與增加,還有對權力的分配、國會結構的轉變等,因此,鄭欽模贊成修憲。
他說,當大法官的解釋也不能夠成社會穩定的要素,「就得考慮對基本大法做一定的修憲」,況且中華民國憲法本來就一直有爭議,因為它是從在中國大陸搬過來,外界始終存在著很多的質疑,甚至有些人主張要制憲,因為現在的政治環境、國土恐怕也不太一樣,當然制憲所付出的政治代價恐怕更大,因此「現在討論修憲應該是比較適當的時機」。
至於台灣憲政體制應朝什麼方向走?鄭欽模坦言:「我個人比較傾向內閣制」,因為在歐洲比較老牌民主國家都用內閣制,他們認為權力必須分開,但新興民主國家通常很難接受一個沒有權力的國家元首。
不過,他說總統權力比較大的國家,最後都走向獨裁,包括俄羅斯、新興國家非洲、中南美洲國家,當總統一直在擴權,議會也會對抗,像委瑞內拉就已快完蛋了。
而內閣制則會強化議會監督,總理或首相只是內閣,就像日本內閣官員,也可透過不信任等解散國會,然後再重選,讓選民來決定。鄭欽模認為台灣跟與其他國家,尤其與美國政治發展也不同,台灣是一個海島國家,接收了各種不同文化,基本上是非常多元的社會,他覺得較適合「內閣制」,尤其聲音即便小,只要大到一個程度,超過3%或5%門檻,在國會仍有發聲的地方,「這也是我支援內閣制滿重要的原因。」
當然,他也強調不敢說內閣制沒問題、內閣制有多好,像英國現在也在挑戰他們的議會制,「只是基本上它(指內閣制)就是權責相符,相對是權責對等的制度」。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