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論壇》柯志遠/《忠孝節義》重啟楊麗花神話的新視野

▲國寶級歌仔戲演員楊麗花最新電視歌仔戲作品《忠孝節義》即將上檔。(圖/麗生百合提供)
文 / 柯志遠-2019-09-24 11:33:48
台視於2019入秋時分以國寶級歌仔戲巨星楊麗花《呂布與貂蟬》、《雙槍陸文龍》等四齣分別掀起過轟動熱潮的國家劇院版大戲,啣接睽違16年的電視歌仔戲新作《忠孝節義》,馬拉松式接力播映,這不只是一檔矚目度特別高的重量級節目,更可視為揭櫫多層意義的年度影劇事件(event)。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楊麗花」三個字的「家喻戶曉,膾炙人口」有其鐫諸於影劇歷史的各種價值意涵:「楊麗花歌仔戲」六個字的片頭音樂曾經是萬人空巷(晚飯時間到了)的集體行為暗號;縱橫多年所向披靡的收視保證,曾經是台灣影劇產業臻於巔峰的榮光印記;在型式、題材、拍攝的勇敢翻新,曾經是令無數製作團隊汗顏的大氣與風骨;而這次別開生面的劇碼安排,將這些面貌、精神匯聚一體,看來格外具備深意,有新手法、大格局的亮眼,有展現璀璨當年的震撼重溫,是觀眾們久別「台製古裝」劇種的屏幕新選項(台灣好久沒有自己的古裝戲了),更從「態度」到「實作」示範了一次「好戲就該這麼做」的深刻啟發,值得鄭重推薦給不同世代的觀眾們。

▲ 楊麗花是歌仔戲的代名詞。(圖/麗生百合提供)

楊麗花在台灣影視藝壇的地位崇高,不僅由於個人的偶像光芒、藝業成就,更來自於她對傳統歌仔戲劇曲發展默默深耕的革命氣魄與用心。

1965年,甫將歌仔戲從野台帶進電視機屏幕,舉凡敘事節奏、結構轉折乃至情節配合廣告破口的段落切割(高潮掌握),是第一次革命;歌仔戲戲服由厚重改為輕柔,是第二次(飄逸的紗質戲衫一上身,不只是人物的造型、神韻丕變,整個戲劇呈現的視覺畫風隨之迥異,影響極大);而在「天王巨星」的市場號召力坐穩之後,她坐言起行對於歌仔戲的「改革」與「維護」同樣教人動容:1980年的《薛平貴》,以「綵樓配」、「三擊掌」、「紅鬃烈馬」…的章回小說型式,嚴謹演繹薛平貴與王寶釧;1982年的《楊家將》,將當年各擅勝場的超高人氣小生、小旦整編同台,星光熠熠之燦爛奪目,至今無人能出其右;1981年的《魚孃》,歌仔戲首度登上國父紀念館殿堂,跨出了歌仔戲與現代劇場結合的第一步,劇曲理念的突破一新耳目,人設、題材、結局的出人意表,更是驚心動魄;1994年的《洛神》,邀請以《武則天》紅透半邊天的港星馮寶寶跨海來台挑樑女主角,卡斯策略的石破天驚、曲風跨界的多元開拓…俱皆別出心裁(這也是第一齣登上八點檔的歌仔戲);在這樣的記憶基礎上探索《忠孝節義》一劇的「革命」與「創新」是合理的,然而,從第一單元的開箱印象,首先映入眼簾的不是這些「有型」的嬗變,反倒是主題精神的回歸與凸顯,所謂「禮失求諸野」,舊年代戲曲的「教忠教孝」在娛樂項目眼花撩亂的現時當下,並不顯得過時、陳舊,並不顯得突兀、跳tone,反倒由內到外都發人深省,全劇以四個流傳千古的經典故事聚焦「忠、孝、節、義」四種在現代世俗潮流持續沖刷下逐漸糢糊甚至崩裂的普世人性價值,純粹而真誠的創作題旨呼之欲出,是這齣戲第一個教人感佩的製作企圖。

▲74歲的國寶級歌仔戲演員楊麗花寶刀未老。(圖/麗生百合提供)

就戲論戲,眼見為實,序幕第一集皇宮大場面的透視鏡位、立體景深,看得出電視歌仔戲拍攝手法的與時俱進,而「舞台戲劇」、「影像戲劇」兩種迥異手法在運用上的精準拿捏,是《忠孝節義》另一種觀劇的趣味:部份背景訊息以暗場交代(例如敵國刺客潛入),以加快走戲節奏,這是「舞台」的,莊姬、孟妍三位閨中摯友交談時的情緒特寫,這是「影像」的;趙碩、莊姬庭園中蝶飛翩翩的纏綿對唱是「舞台」的,趙、莊對話與程嬰遭人追殺兩個故事線「對切『(cross cut)則是影像的;調度手法上堪稱流暢自若的切換駕馭,兼顧了兩種戲劇的呈現型式,也使得故事的戲味、人物的層次都更加顯得豐厚、飽滿。至於曾經盛極一時但近幾年已被大陸趕超的「古裝武打」場面,意外地在這次重出江湖,更是別有一番親切的感受。

做為《忠孝節義》的首發單元,《萬古流芳》以觀眾耳熟能詳的《趙氏孤兒》故事為藍本,但劇本的鋪陳結構卻做了相當程度的添加與調整。春秋時晉國趙氏家臣程嬰於災厄中計保幼主趙武,20年後殺世仇屠岸賈雪恨的情節陳述縝密,多年來從各派戲曲到電視劇,再到陳凱歌的電影,基本上罕有人不依據這個章法去經營,本次《忠孝節義》刻意加重了「程嬰」的戲份篇幅,一來讓人物的神、形皆更見豐茂,讓單薄的故事軸線平衡發展,也在加入了「周盈香」這個女性角色與程嬰的相救、相知、結緣等過程之後,立竿見影地注入了些「才子佳人」傳統劇碼的柔性韻緻,使得原本尖銳、肅殺的氛圍增潤、添色不少。保留原作菁華之餘,還能勇於技巧衍伸,特別值得一提。

相對於「拍攝技法」、「劇本改編」的創意,《忠孝節義》真正靈魂之一的歌仔戲「唱腔」卻一本初衷地回歸了傳統,這對於近數年來逐漸習慣進劇場觀賞歌仔戲,也開始習慣了大比例新式譜曲唱腔的老戲迷來說,毋寧是一種再貼心不過的感受,每句都是七個字的唱詞,輕易可以朗朗上口的七字調、都馬調…唱腔,原汁原味地還原了歌仔戲「與家庭生活結合」的情緻跟景緻,在那「人戲互動」的關係中,這樣工整、淳厚的歌仔戲,是更親民的,更勾人入戲的,也是更有感染力跟穿透力的,並不是其他模式的變貌能夠輕易取代的。

▲楊麗花愛徒陳亞蘭(圖/麗生百合提供)

提到《忠孝節義》的「演」,「楊麗花寶刀未老」絕對不只是一個宣傳的噱頭,第一集程嬰行醫一大段唱腔轉瞬成立了角色溫潤、悲憫的性格特質,氣場通透,功底紮實,一出手便足以賞心悅目,令人歎服;片頭、片尾曲的演唱少了往昔常見的豪邁、敞亮,卻多了歲月打磨的細膩、深沉,內蘊綿邈,值得細品,還有幾場難度不低的戲,不論是疾馳的馬蹄下飛撲搶救孩童,還是被歹人持刀追殺的拔腿狂奔,無不親力親為,相當可敬可佩。陳亞蘭身為眾望所歸的傳承大將,劇中表現亦非同小可,形、戲皆有可觀,初登場時「護國戰神」的淵停嶽峙、睥睨自豪,文戲唱段的閒庭信步、氣度從容,舉手投足都是耀眼生花的鋒芒。葉麗娜的「莊姬公主」戲份不少,以未嫁雲英的姿態登場,「少女感」十足的唱腔、身段賞心悅目,以爐火純青的表演跨越了現實年紀的角色說服力,出色極了。陳怡真飾演後來嫁為程嬰妻的「周盈香」,身段娉婷,唱腔靈動,亦是亮點。

●作者:柯志遠/作家、資深媒體人、知名娛樂評論家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不代表《NOWnews今日新聞》立場

●《今日廣場》歡迎來稿或參與討論,請附真實姓名及聯絡電話,文章歡迎寄至opinion@nownews.com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