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論壇》柯志遠/《用九柑仔店》歸來也是另一種出發

▲《用九柑仔店》改編自漫畫家阮光民的漫畫作品。(圖/三立電視提供)
文 / 柯志遠-2019-09-11 20:00:37
歸來,何嘗不是另一種出發?跟社會氛圍的對立、紛擾、嘈鬧脫不了干係,這幾年來,人們依稀都有一個迫切想要回去的故鄉,不見得是實質上有形的距離的那個所在,而是時間長河裡心靈的記憶的故鄉,所有自己人生故事揭開序幕的地方。《用九柑仔店》是「金漫獎」雙料金獎得主阮光民繼《東華春理髮廳》(2012)後第二部被搬上影像屏幕的同名漫畫作品,在高炳權、曾英庭兩位極受矚目的年輕導演掌舵下,視覺上呈現了台劇少有的「電影感」光影層次,畫風潔麗敞亮,敘事流暢靈動,風格純粹澄澈,尤其難能可貴的,是作品核心精神Key Tone的定調:歸來,不是挫敗後的逃躲,不是殘破後的妥協,沒有任何怵目驚心的遍體鱗傷,只有勇敢的與內在自我的直視,不閃不避,無所保留;洗滌了,捋清了,迎接的是另一次的奮起。由題旨而情節,由人設而演技,整齣戲譬如清風拂面,沁人,和煦,並且悠遠。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在近年出類拔粹的台劇「歸鄉影像詩」族譜中(還可往上啣接申元浩《請回答1997、1994、1988》系列三齣戲,以及山崎貴《永遠的三町目的夕陽》系列三部電影),《用九柑仔店》映入眼簾的第一印象何其不同,不同在於輕在於淡,在於絲毫嗅不出承載過重議題的負擔與框架,娓娓道來,絲絲入扣。

同樣在2019年度接連三齣戲《天之蕉子》、《俗女養成記》、《用九柑仔店》,不論型式、氛圍、即視感、以及浮漾其中的內在意涵,同樣有在地觀眾才能由衷體會的「人不親土親」的返鄉情結,同樣有力求形似神似的「年代感」,交給三個誠意的主創團隊,居然能烘焙出如此大相逕庭的風貌與感動,有的走戲緊緻綿密,有的走心深邃幽微,而《用九柑仔店》獨特在筆觸書寫的不疾不徐,沒有背負刻畫時代的使命,沒有直面跌宕成長的梳理,沒有歌頌鄉土根源的粉飾,看似不曾在哪個命題上格外使力,卻雲淡風輕地讓從那時代走來的人(或對那個單純、質樸年代懷揣著想像與憧憬的新世代的人),不經意地心有所感,一些歲月咀嚼後餘韻雋永的東西,歷歷在目,鮮活、酣暢地呼之欲出,那些優美的東西,諸如:在悠長一生緩慢但專注做一件事的優美,沒有血緣關係但鄰里八鄉的人們都親戚相稱的優美,有人願意開一個店只因為至少讓人們知道有一盞燈永遠都亮著的優美,這或許不是一部史詩(社會變遷的,或陳嘉玲靈魂深處的),卻平淡、謙卑、誠摯而圓滿地,傳神還原了一種氣息,一種極其抽象,無法以文字、語言描摩,只有當遊子從車裡跨出,一腳踩上地面時,伴隨著特殊空氣的那陣「我回來了」的氣息。

▲《用九柑仔店》充份呈現出「人不親土親」的返鄉情結。(圖/三立電視提供)

歸來,然後呢?各國連續劇一窩蜂「穿越」的那陣子,有評論家打臉說:「穿越,然後呢?戀愛哪裡談不是談?大費週章穿越幾百年只為了回去談場戀愛,也太折騰了吧?」歸鄉是途徑,指引的卻是一個怎樣的發展呢?「重新找到一個自己真正歸屬的位置」毋寧是《用九柑仔店》第一個發人深省的主題。第三集,主人翁俊龍跟昭君聊起少年時玩捉迷藏的一段對話,最是耐人尋味:「那時候,我以為他們不在乎我,地球沒有了誰都還是一樣繼續運轉,但這趟回來,我才真正感受到在他們心目中對我的重視。」而原本對世界抱持防備、疏離姿態的莫允雯,在那段聆聽中柔和了眼神,對人們重新建立起信念,讓封錮的自我終於有了一個落實的位置,整段戲一氣呵成,毫無鑿痕地完美成立了一個直擊人心的,高明至極的「共鳴點」。

一個店串聯起前後兩個世代的攜手扶持,是《用九柑仔店》第二個感人肺腑的主題。從阿公年代柑仔店從無到有幾個年輕伙伴的胼手胝足(還歷經了火災後經費挪做勇伯父親手術費的變故),呼應了俊龍返鄉後柑仔店面難法拍的重大衝擊,戲劇效果張力、轉折兼具,處理手法交織得乾淨俐落,著實精彩。誰的人生都不容易,在貧瘠、苦難、困厄的同時發現自己並不是孤軍奮戰,箇中的振奮人心,放在哪個世代不同的背景都是最聖潔、崇高最值得感恩與謳歌的,《用九柑仔店》對於這個「情懷」(或說「情操」)的構築,手法質樸卻細膩,沒有丁點煽情狗血的著墨,筆觸簡約,表達真誠,舉重若輕卻傳遞了源源不絕的澎湃正能量。

《用九柑仔店》的戲劇結構自由、大氣,略不同於傳統文字IP(小說為主)改編成影視劇的起承轉合,塊狀的「閃回」(flashback)心隨意走,「回憶戲」穿插於現實時間軸的切換隨著登場人物隨機起落,看似自成章法,卻並不影響所有人物關係由淺入深的堆疊與厚實。阿公年少時的情奔、昭君兒時的際遇、勇伯輕狂時期的暴衝…,都保留了完整的大篇幅書寫,可以獨自營造曲折的「段落弧線」(plot arc),又都巧妙地被收束在環環相扣的情節線索中,十分具備講故事技巧的獨特個性。另外,全劇的「借喻」手法也值得特別嘉許,小到樑間一窩築巢的燕子,大到以「都更」(城、鄉都在發生)影射大時代變遷的趨勢、潮流,以及固有的東西(包括實體的或抽象的)在「翻不翻頁」間的躊躇、抗衡與堅持,亮點頗多,在在顯示了「以戲劇寓人生」的用心與良心。

▲《用九柑仔店》演員陣容強大。(圖/三立電視提供)

▲《用九柑仔店》演員陣容強大。(圖/三立電視提供)

《用九柑仔店》的卡斯策略精確而饒富創意,現代感十足的張軒睿以一口渾然天成的台語入戲,由內而外氧氣般的神韻已足夠讓全劇靈魂一錘定音,就好像堺雅人之於《半澤直樹》,胡歌之於「梅長蘇」,人選對了,戲已經成功了一大半,而他從《狼王子》到《我的男孩》短短兩齣戲一年之間演技脫胎換骨,已經是台灣影視圈公認的「神話」,此次挑大樑貫穿全局,表演層次更豐富更飽和,沉穩至極,已然大成。劇中放眼皆演技高手,長一輩的雷洪肢體運用被輪椅綁住一半,卻聲勢隆隆,最是奪目耀眼;龍劭華的口語春風,永遠都是一框畫面的精氣神所在;年輕演員中林哲熹的烈、陳禕倫的剛、孫可芳的塑性多變、侯彥西的神經質喜感…,都一如既往的為戲增色不少;最值得喝采的,還是王柏傑的形、戲皆優,第一集的深情戲,後面戲份對比於其他年輕角色的從容、溫潤,都頗有可觀;而飾演老年「楊進德」的林義雄,前一個世代的台灣觀眾在屏幕上看著他由年輕演到老,印象中都不曾被放到一個戲劇作品的中央位置,然而,我們在《用九柑仔店》看到的卻是他足以鋪墊成整個故事感情基底的紮實氣場,這種漫長粉墨人生所積累的,潤腴而不扎眼的演技光芒,正是一直都在卻可能未被凸顯的寶島影視產業最該珍惜的寶呀!

●作者:柯志遠/作家、資深媒體人、知名娛樂評論家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不代表《NOWnews今日新聞》立場

●《今日廣場》歡迎來稿或參與討論,請附真實姓名及聯絡電話,文章歡迎寄至opinion@nownews.com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