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QFII VS. 北上資金 有何差異?

鉅亨網 / NOWnews
鉅亨網-2019-09-11 13:03:55
中國取消 QFII 及 RQFII 金額限制後,中國資本市場門戶開得更大,但這對於另一個外資流入管道 -「陸港股通」並不會造成太大衝擊。兩者目的都是在於方便外資進入中國,且這兩種方式都只是過渡性政策,最終目標就是中國資本市場無限制的全面開放。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目前外資要進入中國股市最主要的兩種方式,一是利用 QFII/RQFII 管道,另一個就是利用陸港股通機制。

QFII/RQFII 是利用仲介代理模式,針對境外機構投資者,進入 A 股市場需要中國證監會的資格審核,及中國外管局的額度批准,並需要將外幣兌換成人民幣,然後委託中國境內商業銀行、證券公司作為仲介機構在滬深交易所進行投資。

(資料來源: wind)
而陸股通機制則是以交易所為主體,透過中國與香港兩地的交易所在彼此區域成立的獨資公司或分支機搆 (SPV),接受兩地的交易所參與者下單,並將買賣單傳遞到對方的交易所平台執行交易,兩地的交易所、結算機構、監管部門相互配合,共同完成交易。

(資料來源: wind)
理論上,陸港通和 QFII/RQFII 各有優勢,二者具有互補效果。而 QFII 和陸股通,主要有以下幾點區別:

  • 陸港通成本低、交易便捷、機制更為靈活;QFII/RQFII 資格認證和額度審批過程則較為繁雜。(RQFII 與 QFII 類似,區別在於 RQFII 需要在中國境外先換人民幣,即離岸人民幣。)
  • 陸股通投資標的有限,且額度有上限,而 QFII 則具有額度的確定性,且投資範圍更為廣泛。
  • 在行使股東權利方面,QFII 更具有優勢,陸港股通則由交易所成立的獨資公司或分支機搆 (SPV) 代為行使。
但隨著互聯互通機制越來越成熟,陸股通有漸漸取代 QFII 的趨勢。首先,隨著投資額度的開放,陸股通每日的額度上限極高,幾乎不可能造成流動性的限制。

其次,深股通和滬股通標的已經涵蓋 A 股絕大部份核心公司,投資範圍上基本上與 QFII 相當。

最後,由於陸股通交易的靈活性,其相對於 QFII 的吸引力不斷提升。2017 年以來,陸股通持股比重迅速提升,已經成為外資進入 A 股市場的最重要管道。

而且自去年以來,已經出現部分 QFII 資金向陸股通轉移的跡象,目前陸股通對 QFII 的替代已成趨勢。

(資料來源: wind)
從陸股通與 QFII 的 A 股資產配置來看,二者風格偏好與產業選擇相似:

  • 陸股通和 QFII 在 A 股市場的持股風格偏好穩健的特性,其中,陸股通持股市值前 100 的標的占整個陸股通總持股市值的 8 成以上,而 QFII 更在 9 成以上。
  • 北上資金和 QFII 持股均主要集中於人民幣 500 億市值以上的中低估值公司。
  • 陸股通資金偏愛消費類產業 (食品飲料、醫藥生物、家用電器),其次是金融產業;至於,QFII 同樣偏好消費產業,但相較之下更為偏好銀行類股,其對銀行板塊配置比例顯著超於北 上資金。
總結來看,陸股通與 QFII 持股特性相檔,而 QFII 銀行持股則是明顯高於北上 資金,可能的原因在於許多銀行業在上市掛牌時,外資均進行戰略持股。

(資料來源: Wind)
而中國政府取消 QFII 投資額度限制,意味著在行政程序上少了一道關卡,因此投資效率可更為提升,是否可增加外資利用此管道的意願值得關注。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不論外資利用何種管道進入 A 股市場,整體而言外資持股比重仍低,截至 2019 上半年,外資持有 A 股總規模人民幣 1.65 兆元,占 A 股流通市值比重約 3.7%。無論是在持股規模,或是時間點,目前外資流入仍位於初期階段。

(資料來源: Wind)
更多精彩內容請至 《鉅亨網》 連結>>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