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轉時間舊衣再製 「寺日」張凱琳灌注老衣新生命

▲嫁到台灣的張凱琳發現台灣舊衣無法處理情況嚴重,對環境也產生很大負擔,所以想以舊衣改造的方式,達到環保及循環經濟雙贏的目標。(圖/記者李春台攝)
記者李春台 / 桃園報導-2019-09-15 13:00:41
服裝設計師張凱琳從香港嫁到台灣後,因緣際會接觸到舊衣再製,意外發現台灣舊衣太多卻無法處理的狀況,轉而投身舊衣改造行列,並教導偏鄉婦女學習製衣技術。去年她投案參加桃園市青年事務局主辦的「桃園社會企業創業競賽」獲得冠軍,透過政府提供專業輔導及創業補助,於桃園大溪成立了「寺日工作室」,並與庇護工場合作,提供在地婦女二度就業機會。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張凱琳表示,大學念設計,結婚後本來也希望從事相關工作,但在偏鄉要找跟設計師工作不易,偶然機會下看到在地回收工作坊堆積非常多舊衣,才發現台灣舊衣無法處理情況嚴重,對環境也產生很大負擔,所以想以舊衣改造的方式,達到環保及循環經濟雙贏的目標。

之後張凱琳與友人計劃合開工作室,同時參加市府青年局主辦的「桃園社會企業創業競賽」奪冠,透過社會企業中心的輔導機制及創業資金補助到位,解決了工作室在創業之初急需資金購買設備的困境,得獎同年就在大溪成立社會企業「「寺日工作室」,將時尚設計概念帶入二手衣再製。

工作室在去年與知名品牌Timberland及心路基金會合作,由品牌各門市據點募集二手牛仔衣物,送往心路基金會的慈佑庇護工場,由身心障礙工作者協助清洗,之後再將乾淨衣物送回工作室進行拆解、設計重製,讓原本看似無用的舊布料,變身成為獨一無二的二手牛仔服飾。

市府青年局綜合規劃科長黃泓家表示,青年局設立社會企業中心,針對社企創業推出輔導機制,每年也會辦理社會企業競賽,得獎團隊可獲得每月八千元的租金補貼及首次創業20萬元設備補助,寺日工作室在去年6月月獲得第一名後,8月份就輔導成為正式的社會企業公司,到年底就已經可以商業量產。

黃泓家說,青年局也希望透過社企中心的協助輔導,讓每個不同的社企都能自給自足,有自己的商業模式,截至今年8月為止,共有13組團隊經市府社會企業中心輔導後成立社會企業公司或轉型成為社會企業。

目前寺日工作室除了在官網上販售相關再製產品外,也獲邀參與國內外各地的市集深獲好評,年底將為「台灣愛滋關懷協會」製作舊衣再製義賣品販售,平日則開辦教學工作坊,10月份將舉辦兩場教學活動,利用舊牛仔褲改造成輕作背包或旅行組,相關活動訊息將公告在工作坊臉書專頁。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張凱琳說,希望能藉由賦予二手衣重生,串聯起過去、現在與未來,保存了每個時代的情感記憶,就如同「寺日」二字的含義,翻轉「時」光,讓昔日的舊衣成為明日的時尚。

▲工作室與知名品牌Timberland合作,社區媽媽正加緊趕工製作手工包包。(圖/記者李春台攝)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