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全台街道上最頻繁出現的身影,就是機車後方揹著大大保溫袋的外送司機。外送經濟的崛起,雖然看似為餐飲業注入一股新的活力,但事實上最高3成以上的平台抽成費,讓不少店家大喊吃不消。一家有著30年歷史的麵攤班姓老闆就認為,在市場機制之下,店家、平台都賺不到錢,同時司機付出高風險又得不到高報酬,最後就是成為三輸的局面。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班姓老闆在台北松山中崙市場經營特色麵攤,他近1年多以來從父親手上接過這個有著30年歷史的老招牌,去年9月開始陸續與全台知名的外送平台合作,也確實感受到這股「懶人經濟」的浪潮,店裡訂單也因此提升不少。
班老闆說,當他剛開始與平台合作時,由於平台業者會優先讓新店家曝光,因此當時訂單是成長約1倍,但在時間過了1個月,訂單數量就逐漸下降;而隨著他與平台合作時間越久,內用客群越來越少,過去內用與外帶的比例約是2:1,如今已變成1:4,實質上內用的客戶已經被外送平台「吸」走。
除了客源減少之外,店裡在扣掉人事成本、店租、食材成本等之後,還要繳交約3成的平台抽成費。他坦言,店家每天的出餐量雖然因為外送平台而大幅增加,有獲利卻沒有相對成長,還可能因為要應付外送訂單讓內用的客人空等,「這對一家店的發展沒有實質幫助」。
▲班姓老闆在台北松山中崙市場經營特色麵攤,他近1年多以來從父親手上接手30年老招牌。(圖/記者賴志昶攝)「不用出門就能獲得一樣的餐點,如果是我也會選擇叫外送。」班老闆面對目前的市場機制,感到十分無奈,但他並不想把所有責任怪罪到平台業者身上。
他說,平台收取這3成抽成費事實上確實是給了店家曝光機會,在這同時他們也得負擔平台維護、廣告行銷等成本,此外還要付給司機薪水,實質上的負擔也是相當龐大;而司機的服務費依照平台的不同,每個訂單收取40到70元不等的費用,不過這之中還得承擔高風險與油資,事實上也不見得有賺頭。
「目前的市場機制就是個惡性循環,可能造成平台、司機以及店家三輸的局面。」目前班老闆的做法是先與平台業者溝通,期望能讓外送訂單到一定金額以上才能外送,並希望能下架優惠餐點,並調整菜單;同時,他也設立自己官網,讓客人直接從官網下訂,不僅能節省顧客等待餐點的時間,也能免去以往的平台分擔費用。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台灣外送龍頭之一的Uber Eats。(圖/翻攝自 Uber Eats 臉書)另一方面,針對外送平台的抽成,台灣外送龍頭之一的Uber Eats聲明表示,他們進入台灣將近3年時間,而平台已經有3成左右的合作餐廳與他們合作超過1年以上,顯示店家認可與他們合作的確能帶來利益。
聲明指出,平台除了提供店家有品質的外送服務,也提供後台AI大數據,為店家分析顧客對餐點喜好,協助餐廳調整菜單的菜色與價位;此外,最重要的就是提供店家的品牌行銷,讓其拓展客戶群。Uber Eats提到,平台近期推出的「自主行銷優惠行銷工具」,讓餐廳可以自訂行銷優惠方案;同時,也提供「自取」的服務,以符合有需求的民眾,同時也能再提升餐廳的營收。